看!黄道乡这样让集体经济“一路狂飙”
深冬时节,在万山区黄道乡大棚蔬菜基地里,棚内绿意盎然,绿油油的蔬菜排栽整齐,村民们正忙着割菜、分根、去叶、装箱、称重后装车送往市场,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我们紧盯市场需求,多种类、区块化种植各类应季蔬菜,因地制宜不断在“大棚种植”上做文章,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订单式合作,培育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1个,全年供应粤港澳大湾区蔬菜3000吨。”万山区黄道乡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带动周边500余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务工群众每年增收2万余元。
近年来,黄道乡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围绕“两强两富”目标任务,以推动集体经济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规范化为抓手,全面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全乡10个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均在15万元以上,其中50万元以上的占70%。
“三个统一”推动集体经济规模化。统一产业规划、运营管理、品牌打造,该镇把发展壮大香柚产业作为黄道乡主导产业来布局谋划,10个村采取村集体领办、龙头企业带动、群众自主种植的方式,在全乡海拔低于600米的地方种植香柚,全域式发展香柚产业,强化强村富民公司领衔带动,重点抓好“服务产业、服务集体、服务市场、服务群众”工作。同时,持续发挥黄道香柚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品牌效应,积极与贵州香柚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合作,开展商标注册和包装设计,重点培育打造万山金兰香柚公共品牌,将“金兰香柚”申报为中国有机食品、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和绿色食品认证,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该乡香柚规模增至14500亩,规模化香柚基地达27个,优质苗圃基地5个,带动90%的村民在房前屋后和闲置土地上种植香柚,发展“庭院经济”。
“三种模式”推动集体经济集约化。为解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荒”“技术荒”“人才荒”等问题,探索村集体控股,引导村干部以资金、技术、资源等形式入股,让村级集体经济和村干部自身利益挂钩,形成利益共同体,凝聚合力做大做强村级集体经济。目前,黄道乡共有19名村干部以资金入股村集体生猪养殖项目,入股资金达380万元。同时,黄道乡还积极探索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通过招商引进龙头企业注资成立公司,统筹整合财政衔接资金、吸纳社会资金,建成占地50余亩的畜禽粪污处理中心,年处理25万头生猪规模产生的粪污,年产有机肥10万吨。
“三个环节”推动集体经济高效化。深入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增效提质行动,坚持以建工坊、深加工、借外力为基本路径,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打造强村富民工坊,推广“鲜果采收+集中仓储+分拣包装+市场销售”集成服务,形成长期稳定的产销渠道。线上培育直播带货队伍,打通抖音、快手、视频号小程序等销售渠道,线下构建企事业单位“批量订单”、超市“定向订单”、网民“直播订单”三合一的销售模式,不断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和活力。目前全乡10个村与寻味梵净果酒等具有一定规模的香柚生产企业合作,成功研发柚子酒、低糖速溶香柚茶、柚子糖等20余种特色产品,年生产柚子酒、格那得白兰地、滇滇方瓶系列达3000吨,年产值超3000万元。
“三类管控”推动集体经济规范化。探索推行村级集体经济财务委托代理、双重监督管理等方式,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支和资金、资产、资源等情况全过程分析、监督和管理,不断规范制度、流程管权管事管人,确保村集体经济有个“明白账”。同时,充分发挥党组织、集体经济组织监事会和“股东”的内部监督作用,确保村集体经济组织重大决策、资金使用、项目实施等接受内部各方监督;外部监管方面,严格落实财务公开制度,定期将集体财产使用管理情况、涉及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利益的重大事项进行公开,并灵活采用“屋场夜话”、村民代表大会等形式,组织村民、乡级职能站所、驻村工作队等多方开展监督评议,确保资金安全高效使用。(记者:罗旭)
编辑:谢芳
二审:向丽华
值班编委:肖霞
总值班:张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