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双塘街道丽景社区:创建“三型”党组织增强群众幸福感
“社区卫生环境好,基础设施也完善,平时吃完饭在社区散步。”“社区干部好,出现问题都会第一时间赶到解决。”“一直担心搬到这里没有经济来源,现在引进了企业,时间自由还能就近照顾家庭。”……这是如今居民对小区的评价。
作为思南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安置搬迁居民2016户8732人。近年来,思南县双塘街道丽景社区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黔进先锋·贵在行动”为总载体,创建先进型、带富型、服务型“三型”党组织,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和发展优势,增强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创建先进型党组织为核心,点燃乡村振兴“红引擎”。抓队伍建设、抓阵地规范、抓学习教育等方面入手,不断夯实战斗堡垒。通过选优配强社区党委及居委会班子,现有社区“两委”成员9名,实行“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整合社区党支部、居民委员会、工会、团委、妇联、残联等各类组织,规范悬挂制度标牌,建设功能齐全、便民利民的党群服务中心,设置办事窗口7个,选派7名干部到业务窗口开展便民服务,让社区办公与服务群众有机整合。在社区设置残疾人康复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儿童之家、追梦书屋等功能室,满足不同群体需求。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依托,用好社区红色观影厅,常态组织居民观看《平原游击队》《大会师》等红色影片,强化居民的感恩意识。2024年以来,组织社区党员、居民观看红色电影12场次,涉及1000余人。
创建带富型党组织为重点,夯实乡村振兴“主根基”。以创业就业为主抓手,探索“民心党建+合作社+X”的发展模式,大力招商引资,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引导社区善管理、会经营的搬迁居民自主创业,在项目选择、场所租赁、资金筹集、政策扶持等方面全方位指导,向搬迁群众提供一站式、保姆式的服务。建立省内省外务工联络服务机制,通过举办劳动技能培训、开展用工需求宣传,及时解决搬迁群众就业问题。2024年,社区开办就业培训6期,开展招聘活动8场次,对外输出劳动力4511人。目前,社区共有76名搬迁群众自主创业,实现有劳动力家庭户均2人就业、户均增收2万元。
除此之外,社区还引进制衣厂1家,解决30余名群众长期稳定就业。引进思南陈薯粉厂、万通纸箱厂落户社区,采取固定资产出租用作厂房、宿舍楼的方式,每年增加社区集体经济收入29.16万元。争取项目资金创办“工会创业园”,培育290亩油牡丹产业,建设2000平方米农贸市场、575平方米爱心工坊,解决社区280余名弱劳动力、半劳动力稳定就业。召开社区居民网格会议,充分征求搬迁群众意见,启动停车收费工作,让7000平方米的地下停车场得到有效利用,为社区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长效的收入来源。2024年,社区停车费收入18万元。2023年,丽景社区荣获“省级充分就业星级社区”称号;2024年,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达55万元。
创建服务型党组织为目标,绘制乡村振兴“同心圆”。推行“一约五办法一积分”社会治理体系,建立健全社区居民公约和党员、楼栋长、网格长、社区干部和派驻干部考核管理办法、社区居民积分制,强化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组建12个网格,划分176个联户组,招聘专职网格员9名,成立社区联防队、生活便利服务组、老年义务监督组等组织,常态化为居民提供服务。推行使用“智慧安防小区管控系统”,安装高清摄像头310个,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逐级建立居民网格服务群,明确网格员、楼栋长担任民情收集员,建立民情收集管理台账,精准了解居民诉求,及时解决问题。在建党节、重阳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促搬迁居民融入社区。2024年,社区组织搬迁居民开展文明行动22次,开展各类活动6次,引导居民群众参与调处矛盾纠纷85起。
自该社区组建以来,先后荣获“全省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市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等荣誉称号。(记者:罗旭)
编辑:郭琦
二审:申逸恺
值班编委:谭霜
总值班:王能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