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环路:一条路带来的福祉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中心 社会写真

梵环路:一条路带来的福祉

2025-01-20 17:07 来源:铜仁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trwz001@126.com  

从江口沿着环梵净山公路朝着松桃、印江方向前进,一路上,尽管已是深冬,但依旧溪水潺潺,翠色欲流。

在梵净山脚下的松桃苗族自治县乌罗镇桃花源社区,一家家古色古香的农家乐里,游客们驻步品尝着原生态的美食,穿村而过的梵净山环线上车来人往,干净整洁的水泥连户路通至每家每户……

1

桃花源社区党支部书记冯兴中介绍,现在社区依靠梵环路发展旅游,已有20余家农家乐,餐馆里全是一些特色的农家菜,如薇菜、蕨菜、山芹菜等,特受城里人欢迎。

曾经,由于交通闭塞,离集市较远,桃花源社区很少被外界提及。村民祖祖辈辈都在有限的耕地上艰难“刨食”,望天吃饭,大多数人吃不饱、穿不暖。

背靠巍峨梵净山,居于梵山净水间本应有无限诗情画意,但如诗如画的山水在冯兴中看来不过是“穷山恶水”,将他们的生活与外界的富庶繁华隔绝阻断。

冯兴中说那时候没有人不想逃离这座山。

梵净山,素有“梵天净土”美誉,诗人更赞之为“一山千溪武陵源”。景虽美,却“养在深闺人未识”。

践行“两山”理念,铜仁坚定决心要把生态资源变为发展优势,倾尽全力推进以梵净山为龙头的旅游产业发展。

2

2009年,经各方专家反复论证、调查,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一条建设里程108.93公里,总投资5.775亿元的梵净山旅游环线公路正式施工建设,项目涉及印江、江口、松桃三县11个乡镇、53个行政村、223个村民组,沿线近30多万群众直接受益。

2011年,随着梵净山环线公路的全面建成与投入使用,印江、松桃、江口三县环绕梵净山的乡镇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农家乐、民宿及特色酒业等产业蓬勃兴起,为当地群众就业增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作为西上梵净山的必经之路,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紫薇镇团龙村因优美的环境吸引了大量游客在此落脚,本地人杨旭看准机遇,承包下了团龙山庄,发展农家乐,每逢旅游旺季,游客爆满。

“团龙村是西上梵净山拜万米卧佛、攀金顶必经之地,村里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民风淳朴,至今仍沿袭着过年、哭嫁等民俗传统,保存着大鼓、锣、唢呐等乐器和花灯、板凳舞等戏剧,是印江县重点打造的民俗旅游村寨之一。”团龙村党支部书记柴华说,目前,团龙村直接、间接从事旅游业的超过300人。

据悉,仅在印江县内,环绕梵净山的村寨就有20多个,印江因势利导,科学谋划,将原本散落在山下、线外的乡村景点景观连成一串、形成一线,打造独具民族和生态特色的西线旅游线路,把游客的目光从山上吸引到山下,成功打造了团龙、亚盘林等为代表的大批乡村特色旅游点。

此后几年,铜仁市将江口至梵净山环线把梵净山、亚木沟、云舍、寨沙侗寨等旅游景点串连成线。自此,梵净山环线公路总投资达到7.98亿元,总里程156.93公里,进一步完善了梵净山为龙头的旅游经济圈,更加科学、合理、高水平地推进旅游发展。

3

在江口县太平镇寨抱村,公路沿线开满了各式农家乐、客栈和民宿。自通车后,常年在外打工的何朝明就回家把自家位于公路旁的一处荒地改造成农家乐。

“路修好后,我把家里这块荒地改造为农家乐,现在平均每个月收入五六千元,更重要的是可以照顾家人。”算起这几年的增收账,何朝明满脸笑意。

2018年,随着梵净山成功申遗,同年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前来梵净山旅游的人接踵而至,铜仁旅游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潜力。仅江口至梵净山环线公路沿途群众自行开办就有400余家的旅游餐饮和民宿酒店,沿线人民群众的年人均收入从2016年的0.8万元增至如今5万余元。

通过招商引资,江口还先后在沿线建成了农夫山泉基地、抹茶基地,助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

不仅江口县的旅游发展日渐活跃。这条环线如一条纽带,将松桃和印江的旅游产业也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沿着这条公路前行,印江的木黄、新业、永义、合水等乡镇,以及松桃的孟溪、寨英、乌罗等乡镇,不仅吃“旅游饭”的人越来越多,各地的农产品也逐渐打开了销路。历经几年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梵净山公路环线已逐渐形成了“交通+旅游”的成熟模式,极大助推了铜仁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的步伐。(记者:罗旭

 

 

编辑:李翼

二审:田政

值班编委:陈曦

总值班:勾文明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