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生态产业绘就乡村新画卷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中心 区县动态 沿河县

沿河生态产业绘就乡村新画卷

2025-01-21 15:05 来源:铜仁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trwz001@126.com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即便在看似萧索的冬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的乡村也未曾停下奋进的脚步。当地农民紧抓冬季管护关键期,用辛勤的劳作诠释着“冬闲农不闲”,更在生态产业发展上迈出了坚实有力的步伐。

在该县黑水镇的500亩桃园,冬季管护现场热火朝天。农技人员的悉心指导、工人的认真学习,是对生态种植理念的践行。通过合理修剪枝条,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既保证了桃树的健康生长,又维护了果园的生态平衡。引入单双轨运输系统,在提升采摘效率的同时,也减少了对果园生态环境的破坏,让这片桃园成为生态与产业协同发展的生动样本。依托“桃梨欢喜”品牌开展的农旅项目,将乡村的自然风光与特色产业深度融合,不仅吸引了游客,增加了村民收入,还让乡村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与重视。

沙子街道的空心李种植基地同样精彩。冬季给李树涂白,是一种绿色环保的防护措施,既保护了树木,又减少了化学药剂对土壤和周边环境的污染。黎巧飞为果树挂标识牌,精准管护,实现了生态与效益的双赢。自2014年空心李产业与石漠化治理结合以来,9.28万亩的空心李树锁住了水土,改善了生态环境,每年8.8亿元的产值和19.6万群众脱贫致富的成果,更是彰显了生态产业的强大生命力。

秦雪飞在深山之中的蜂场,是生态养殖的典范。他散养蜜蜂,让其采集山间野生花草,产出的蜂蜜天然纯净,富含多种中药材成分。这种养殖方式不仅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还利用了自然资源,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从最初的50多桶蜜蜂发展到300多桶,秦雪飞的成功不仅在于个人事业的发展,更在于带动了周边12户农户共同养蜂,拓宽了增收渠道,促进了乡村生态经济的繁荣。

这些故事让我们看到,“冬闲农不闲”是对生态产业的坚守与耕耘。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生态产业是关键一环,它既能保护绿水青山,又能带来金山银山。沿河的这些实践,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只要我们坚定地走生态产业发展之路,乡村的未来必将更加美好,百姓的生活必将更加富足。

冬日桃园绘新篇:黑水镇的振兴图景

数九寒天,冷风如刀,在黑水镇500亩桃园里,却满是热火朝天的劳作景象。冬季,是桃树管护的黄金期,也是为来年丰收蓄势的关键时刻。

走进桃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群人围聚在一起。农技人员李师傅手里攥着一根桃树枝,正眉飞色舞地讲解:“大家看,这徒长枝要剪掉,它会抢走养分,留着没啥用。还有这些病枝,得彻底清理掉,不然病虫害来年一准儿卷土重来。”他一边说,一边利索地挥舞着剪刀,动作娴熟,“咔嚓”几下,多余的枝条便应声落地。

工人们围成一圈,眼睛瞪得大大的,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村民杨鸿姜紧握着剪刀,小心翼翼地学着李师傅的样子,对面前的桃树“下手”。他笑着说:“春天修枝,秋天就能盼着卖果子赚钱了。平时在这儿做保洁,家里的开销也有着落,这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在果园里,一套崭新的单双轨运输系统格外引人注目。村民田大娘站在轨道旁,脸上满是感慨:“以前摘果子,全靠肩挑背扛,爬坡下坎的,累得浑身散架,还特别危险。现在可不一样喽,把果子往小车上一放,它就顺着轨道滑到山脚,轻松又安全,效率高了不知道多少倍!”这轨道,就像一条银色的丝带蜿蜒在果园,切实成了村民们的“好帮手”。

果园的另一头,工人们在桃林间忙碌穿梭。他们有的修剪树枝,有的搬运枝条,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张忠是黑水镇桃李欢喜专班的工作人员,他穿梭在工人中间,时刻关注着大家的操作。“咱们现在修枝、施肥,就是为了让桃树能充分享受阳光,吸收足够的养分。只要科学精细管理,桃子产业肯定会越来越好!”

黑水镇的发展可不止在桃园。依托“桃梨欢喜”品牌,这里的农旅项目开展得如火如荼。春日里,漫山遍野的桃花、梨花竞相绽放,吸引游客纷至沓来;夏日时,游客又能体验亲手采摘的乐趣。除了桃园提供的岗位,农业服务中心还开发了190个公益性岗位,像护路员、管水员、清洁员等,优先提供给脱贫户和困难家庭,让他们也能稳定增收。

黑水镇龙堡社区居民田世斌在园区务工多年,他笑着说:“我每个月能挣2000多块钱,还能守着家里老人孩子,这心里别提多踏实了。”

在党建引领和五矿集团帮扶下,黑水镇打造了“桃梨欢喜”示范园,形成“两园带五村,五村促全镇”的发展格局。生猪育肥场运转高效,桃梨园孕育希望,农旅产业生机勃勃。这片土地上,每一次劳作都是对未来的憧憬,每一滴汗水都浇灌着乡村振兴的梦想。待明年春日,这里必将繁花似锦,金秋时节,定是硕果累累,绘就乡村发展的壮美画卷 。

冬日李园绘新篇:在希望的田野上孕育甜蜜

冬日的沙子街道,一片400余亩的空心李种植基地里热闹非凡。当下正值空心李树冬季管护的关键期,沿河飞姐农场负责人黎巧飞,正带领着工人们,为这片果园的来年丰收忙碌着,他们的身影在果树间穿梭,勾勒出一幅充满希望的劳作图景。

走进果园,工人们手持工具,正在专心致志地给李树涂白。雪白的石灰浆均匀地涂抹在树干上,仿佛给果树穿上了一层洁白的防护服。一旁的黎巧飞一边检查着涂白的效果,一边指导工人:“涂白不仅能防虫,还能给果树保暖,大家一定要仔细,不能有遗漏。”在她的指挥下,工人们手法娴熟,不一会儿,一排排李树就被装扮得整整齐齐。

为实现精准管护,黎巧飞还别出心裁地让工人为每棵果树挂上不同颜色的标识牌。她拿起一块蓝色的标识牌,认真地说:“这块蓝色的代表这棵树之前有过病虫害,我们后续要重点关注,这样就能高效解决果树的问题。”她的眼神里透着对果园的细心与负责,每一棵果树在她眼中,都像是自己的孩子。

果园里,工人刘彩霞正熟练地涂抹着石灰浆,她笑着说:“我家就在附近,有活就来干,既能照顾家里,还能补贴家用,多亏了这个果园。”她的笑容朴实而温暖,手中的工作不停,诉说着这份工作给她生活带来的改变。

在果园的另一边,来自铜仁学院林学专业的学生李元凤正跟着技术人员学习修枝。她手中的剪刀略显生疏,但眼神中充满了专注与好奇:“我在果园实习两个月了,学校里理论知识学得多,实践机会少。在这里,我能把理论转化为实践,实践又反过来加深我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黎巧飞为学生们提供实习机会,不仅助力学生成长,也为果园注入了新的活力。

据了解,这片农场产出的空心李品质优良,每年成熟季,订单不断。黎巧飞望着满园的果树,心中已有了新的规划:“空心李管护结束后,我打算利用这些零散土地,引进新品种果树,打造休闲生态采摘园。到时候,游客们可以来这里游玩、采摘,带动大家一起增收。”她的话语坚定有力,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自2014年起,沿河将空心李产业与石漠化治理相结合,昔日贫瘠的土地,如今已被9.28万亩的空心李树覆盖。这片曾经被石漠化困扰的土地,如今每年创造8.8亿元的产值,让19.6万群众走上了致富路。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果园里,给忙碌一天的人们和果树都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黎巧飞和工人们结束了一天的劳作,虽然满身疲惫,但脸上都洋溢着满足。

深山蜜香:秦雪飞的甜蜜逐梦路

寒冬腊月,沿河中寨镇志强村,薄雾里,“养蜂达人”秦雪飞已开启忙碌的一天。他身着防护服,头戴防蜂帽,身影坚定地朝着森林深处的蜂场走去,一场与甜蜜的邂逅,即将在这片宁静的山林间上演。

踏入蜂场,瞬间被热闹的氛围包围。房前屋后,数十个蜂桶错落摆放,山坳与平地处,也满是它们的身影,仿若一座隐秘的“蜜蜂王国”。群蜂飞舞,嘤嘤嗡嗡,奏响一曲欢快的劳动乐章。

秦雪飞熟练地打开蜂桶,开始一天的割蜜工作。他眼神专注,双手轻柔,仿佛在雕琢世间最珍贵的艺术品。“年底了,忙着清货,需要蜂蜜的抓紧啦!”他笑着说道,言语间满是喜悦与期待,每一滴金黄的蜂蜜,都承载着他一年的辛勤与希望。

回想起养蜂之路,秦雪飞感慨万千。2019年,他毅然辞去收入可观的手工制作工作,回到家乡追逐“甜蜜梦想”。起初,仅有50多桶蜜蜂,面对陌生的领域,他凭借着满腔热爱和不服输的劲头,开启了艰难的探索之旅。

“养蜂的关键在于人工分家和育蜂王,做好这两点,蜜蜂才能越养越多。”秦雪飞回忆道。为掌握这门技术,他日夜翻阅书籍、查找资料,无数次在实践中碰壁,却从未放弃。终于,他成功攻克难关,熟练掌握了育王技巧。

“培育蜂王时,要挑选体型大、品质好的作为种蜂,人工造台后,将幼虫挑入王台,新蜂王就能诞生。”秦雪飞一边操作,一边耐心讲解,手上动作行云流水,满是对蜜蜂习性的了解与掌控。新蜂王诞生后,他精心制作的圆柱桶,成了蜂王温馨的新家。这些用透气、耐腐蚀的泡桐树或杉木树制成的蜂桶,为蜜蜂提供了舒适的栖息环境。

日常查看蜂群时,秦雪飞总能敏锐发现蜂群的细微变化。“要是发现蜂群底部出现王台,就意味着要分家了,这时利用人工培育的蜂王,将蜂群一分为二,能减少损失。”他的每一个判断、每一次操作,都源自对蜜蜂的悉心观察与深厚感情。

如今,秦雪飞的蜂桶已发展到300多桶。忙碌时节,父亲也会回家帮忙。他们将蜂桶散布在山涧、田野、沟壑与房屋周边,让蜜蜂尽情采集百花。“我们的蜜蜂野外散养,采集的都是野生花草,像五倍子、野菊花、牵牛花等,都是中药材。圆桶养殖,一年只收一次蜜,纯度高、口感好,冬天结晶后漂亮极了,很受欢迎。”秦雪飞自豪地展示着刚割下的蜂蜜,浓稠的蜜在阳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恰似大自然馈赠的珍贵礼物。

秦雪飞的“甜蜜事业”不仅成就了自己,还带动了当地12户农户共同养蜂。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销售模式,志强村的蜂蜜畅销上海、广东等一线城市。“今年年产值大概15万元。”秦雪飞笑着说,他用勤劳的双手酿造出纯正的百花蜜,也带领乡亲们踏上了“甜蜜”的致富之路,让深山里的甜蜜,飘向更广阔的天地 。

 

编辑:徐霜

二审:田政

值班编委:陈曦

总值班:郝从健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