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向青天,英灵终复现——《浴血困牛山》影评
电影《浴血困牛山》剧照。
大道向青天 英灵终复现
——《浴血困牛山》影评
贵州大学美术学院 民革省直第九支部 秦 竩秦竩,女,贵州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民革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理论博士,中国文艺评价家协会会员,青年视觉艺术策展人。
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不知名的英雄为了理想信念而牺牲,他们从不后悔浴血奋战、马革裹尸还。但在通讯不发达的战乱中,仍有一些革命者,他们只是静静地消逝了,甚至鲜有人知道他们曾经为了和平和幸福,英勇地选择了慷慨就义。他们去哪儿了?为什么消失得无声无息?为什么不跟敌人战斗到最后一秒同归于尽呢?为什么要集体跳下悬崖?带着这些问题,在《浴血困牛山》这部电影中寻找到了答案。
命运的齿轮不停地转动,总有人对过去念念不忘,总有人数十年如一日坚持找寻真相,总有动人的故事流传下来,一辈又一辈地诉说,直到所有记忆的碎片拼凑在一起。铭记者为我们徐徐打开了过去史诗般的画卷,让那些消逝的英雄又通过电影屏幕变成了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只要,只要有一人还记得,他们就能永远地活着,就像影片中幸存的小孩,他好好地活了下来,把烈士们的姓氏都赠与了他的子孙。他说,他要用这样的方式延续了他们的生命。
《浴血困牛山》这个名字听上去有些老套,想象中应是鏖战激烈的战争题材。可当大幕拉开的时候,隽美的贵州自然风光映入眼帘,随着长镜头的移动,才将观众徐徐带入到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在贵州铜仁的少数民族村寨中,第二次国内战争正在激烈进行着,一小支红军先遣部队用智勇救下了为他们带路的村民,村民中的这个小男孩成为了这段历史的记录者。
1934年10月,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贵州时,随着战争策略变化,红军先遣部队不断调整任务探察敌情,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与当地的百姓交流互助,形成了牢不可破的军民情谊。后来,为了保护红军主力部队安全转移,包括先遣部队在内的红六军团百余名红军战士用智谋吸引了敌军的主要力量,在贵州铜仁的困牛山---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红军战士们毫不畏惧,奋战到底。他们坚守了3天3夜后,敌军仍然无法突破防线。红军已经弹尽粮绝又看到百姓被敌军押着上山,成为了敌军的人肉盾牌,战士们马上停止了对战。红军战士们其实不怕苦、不怕累,更不怕战斗到底、马革裹尸,但他们怕伤害群众一分一毫,且不愿投降成为俘虏。面对前方是敌人押着群众,后有万丈悬崖深渊的局面,他们选择了集体跳崖。由于战争时期信息闭塞,生还的人极少,他们的这一壮举在几十年的时间里都不为人知,红52团的这支部队在战斗历史中被记载为失踪。解放后曾追查多年都未寻觅到踪迹,直到生还的红军被找到,才从他口中得知这支部队的壮举。当地百姓在后来的数十年中为红军烈士们捡拾遗骨,安葬在当地。再后来,这个壮举被传颂,当地兴建了烈士陵园,以表缅怀。屏幕内,往事一幕幕重演,屏幕外,观众们见证了红军战士的情怀与悲壮。
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浴血困牛山》给予了不同角色鲜明的个性和丰富的情感,每一位英雄的出场到结局都充满了人情味:他们有的骁勇善战,有的智勇双全,有的则非常温暖,他们都怀着对家人的深深眷恋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加入战斗。然而,在奔向和平美好的路上,这些个人的情感和梦想都被无情地卷入战争中,化作了他们为国家和民族奋斗不息的动力。跳崖这个绝境中的壮举,将红军战士的英勇形象推向了高潮。他们是活生生的人,他们也渴望爱情,渴望和平,渴望简单朴素的生活,但他们选择了为理想信念牺牲,为保护群众牺牲,这一举动不仅展现了他们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更彰显了他们为人民利益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个人的性格和命运紧密地跟家国情怀联系在一起。剧情中,少数民族同胞忠贞不渝、仗义相救的情节也与之呼应,红军与百姓的军民鱼水情非常真切感人。
影片中的战斗场面拍摄得很用心,将战争的残酷和英雄们的无畏展现得淋漓尽致。每一次冲锋、每一次掩护、每一次牺牲,都让观众为之动容。特别是那些生死瞬间的抉择,更是让人感受到了英雄们内心深处的坚定和信仰。在生死关头,军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和相互扶持成为了他们最坚实的后盾。红军则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勇敢和无私,什么是真正的忠诚和担当。
影片的结尾,如同一幅深邃的油画,让人久久无法忘怀。当英雄们选择用生命捍卫信仰和尊严的那一刻,他们的身影在夕阳的余晖中定格,成为了永恒。这不仅仅是对个人英勇行为的颂扬,更是对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延续。革命精神,是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不拔,是面对生死时的从容不迫,是面对未来时的坚定信念。
《浴血困牛山》通过真实的历史事件、生动的艺术形象和原场景地的取景,尽最大可能将红军战士的英勇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这部电影让观众们明白,真正的英雄并不只是那些会在战场上挥舞武器的人,更有那些为了信仰和尊严而勇于牺牲自己的人。观众们不仅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更激发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珍惜。在新时代,贵州这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会将红色文化融入高质量发展之中,告慰那些为了今天幸福生活而牺牲的革命者们。
编辑:郭琦
二审:杨映华
值班编委:肖霞
总 值 班:王能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