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印迹·村史村事丨沿河幸元村:乡村换新颜
幸元村是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思渠镇的非贫困村,主要农特产品有竹笋、梨子、李子、野生菌类等。原生态土家民俗风情有苞谷饭、浑浆豆腐、灰豆腐、米花茶礼、哭嫁、打闹歌、吹打、跳神等。
22个贫困村、6612户贫困户、20239名贫困人口……沿河曾是铜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是全省挂牌督战的9个深度贫困县之一,2020年,成功脱贫出列。幸元村亦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始终保持攻坚态势,强化攻坚责任,顺利完成各项“硬任务”。
——成立了村级指挥部,组建了9人的驻村帮扶干部队伍,进行家庭收入、“3+1”保障排查,人居环境整治、政策宣传、群众满意度提升、村庄整治等工作。完成65户农户室内硬化6500平方米,房前屋后硬化面积650平方米;入户排查整治老旧住房透风漏雨农户21户,组织农户生产和交售辣椒10万斤,兑现资金31万元……
2014年,幸元村党支部书记冯海飞,放弃在外务工的高薪待遇,毅然回到家乡,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自2017年,担任村干部以来,冯海飞始终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全心全意践行为民服务的宗旨,经常深入群众家中,与群众拉家常、话发展。
2020年脱贫攻坚期间,冯海飞根据政策,帮助村民冉启明一家申请了危房改造资金15000元。此外,冉启明妻子张银芝是一名老党员,因患病多年,行动不便,冯海飞一有空就会帮助张银芝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打扫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等。同时,还向他们宣传党的政策,引导他们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村支书对我们最关心了,每月都来看望,生病了,就会开车送我们去医院,不知道怎么用药,就会很耐心地一遍遍教我们。”冉启明说。
浑浆豆花是幸元村一道历史悠久的传统美食,具有数百年的历史,凭借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美味口感,成为远近闻名的美食之一。
在幸元村,家家户户都能熟悉浑浆豆花的制作工艺。浑浆豆花的制作要求选用传统的上等黄豆为原料,用清水浸泡约5—10个小时,用石磨细磨,用糖帕过滤去粗质后将豆浆倒于大灶锅中、猛火烧沸后立即停火,用存放的酸水点至豆浆质与水分离,然后用豆腐箱压制成型制成豆腐,将起先留好的豆浆与豆腐一起放小锅中煮沸即可食用。
“吃浑浆豆花没有一碗糊海椒,就如打亲家(结婚的本地话)没有吹唢呐”。幸元村的浑浆豆花一定有一个配菜,那就是一碗糊海椒,制作糊海椒是一个细致活,有“一刨、二捧、三吹、四搓”之说,制作的海椒一定要用整个的,放于热灰中用木棍来回刨夺烧成焦黑色,拣在手中用力拍去杂质,然后用口吹去灰,再用手反复揉搓成粉状后置碗中用米汤调匀,一碗海辣椒就算制作成功。
制好的浑浆豆花最终呈现出独特的口感和味道。将浑浆豆花用筷子夹上在糊辣椒中滚一圈后再入口,当地人叫“水牛滚水”。
除了美味可口,浑浆豆花还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因此,浑浆豆花不仅色香味俱全,更是一种营养丰富的美食佳品。(记者:李紫英)
编 辑:李 翼
二 审:向丽华
值班编委:肖 霞
总 值 班:王能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