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春光加油干 省农科院田间地头护航春耕
近年来,省农科院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发展,不断健全完善科技特派员工作体系,为石阡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人才支撑。自定点帮扶石阡以来,省农科院已选派70余名科技特派员、驻村人员到石阡进村入户、下乡下田,指导农业农村发展,当前,石阡县正积极部署农业生产及春耕备耕各项工作,依托省农科院的科技支持,全力以赴打好春耕第一仗,为全年农业生产奠定坚实基础。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在春耕。立春已过,眼下正值春耕备耕,特别是油菜成长的关键时节。石阡县大沙坝乡龙硐村的油菜种植基地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春风拂过,绿浪翻滚。驻村第一书记胡权化身“田间导师”,站在茂盛的油菜地里,被一群热情好学的村民团团围住。
春耕生产是全年粮食丰收的基础。为抢抓农时,进一步落实好惠农政策,现场,村民们一边认真聆听,一边跟着胡权查找母本行中杂株(可育株),不时提出心中的疑惑,胡权都耐心地一一解答,现场学习氛围热烈非凡。村委会主任文德彬望着眼前这片长势喜人的油菜田,脸上满是欣慰与自豪。
“去年农科院帮扶我们以来,为我们村引进了两个项目,一是高产油菜栽种,二就是这个制种油菜栽种。两个项目实施以来,农科院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帮扶帮助。一就是栽种过程中的技术指导,二在防虫防害这方面的技术指导,我们全村的油菜的栽种面积达600亩以上,今年的长势也非常之好,希望来年的油菜效益会比传统效益高很多。”石阡县大沙坝乡龙硐村村委会主任文德彬表示。
不负春光加油干,其实,自驻村以来胡权就主动对接“娘家”单位省农科院油菜所,利用驻村工作经费,购入80公斤优质高产油菜种“油研 2020”发展高产油菜种植面积达230亩;成功引入种子公司,发展300余亩村级油菜制种基地,并从贵阳采购了6.5吨油菜专用复合肥和 1200公斤尿素,免费发放给制种农户,配套全程栽培技术指导,让农户种植无忧,为丰产丰收保驾护航。
省农科院派驻大沙坝乡龙洞村第一书记胡权表示,“我们向农户提供父本种子跟母本种子,教他们分开育苗。这样就可以保证(制种)所产生杂交种的产量跟纯度。”
经前期对比测算,该村高产油菜以该品种全国平均亩产138公斤为基准,本地调研产量125公斤为参照,每亩油菜可实现增产13公斤,按当前市场行情,农户每亩能增收91元,增幅高达10.4%,切实让农户在种植路上底气十足。
“农科院协调了种子公司,高产油菜按每斤3元的价格,这个制种油菜按每斤8元的价格回收,让老百姓就没有什么后顾之忧。”石阡县大沙坝乡龙硐村村委会主任文德彬如是说道。
据悉,石阡县坪地场乡的黄花菜产业一直以来颇具规模,产量在全省都名列前茅。然而,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土地利用率低、管护成本高如同两大“拦路虎”,制约着产业的进一步提升。
省农科院派驻坪地场乡毛家营村第一书记张德军表示,我们从前期对坪地场黄花菜产业的调研当中,针对这个品种繁杂、多年栽培出现的退化减产,还有土地的利用率低等这些问题。该所进行了优良品种的引进和套种模式的摸索。
自2023年开始,当地借力省农科院的强大技术支撑,大胆探索创新模式,在黄花菜基地开启秋冬季白菜、芹菜、莴苣和生菜等作物的套种试验,一场“土地增效、农民增收”的变革悄然上演。
据了解,“从套种的效果来看,我们不仅能够实现亩产的效益的提升,还能够对来年的黄花菜产量有一个显著的提升。通过对未套种区相比,我们套种区的黄花菜产量的话,能够提高20%左右。”省农科院派驻坪地场乡毛家营村第一书记张德军表示。
石阡县坪地场乡毛家营村覃近在谈及套种试验时表示,通过省农科院这个技术支持及物资支持,这个错季种植、行间套种蔬菜,带动了当地85户124人就业,产生这个经济效益8万元左右,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从大沙坝乡的油菜田到坪地场乡的黄花菜基地,石阡县的乡村处处活跃着专家们忙碌的身影,他们带来的技术与智慧,化作点点星火,点燃乡村振兴之势。如今,石阡县借助科技力量,抢抓春耕时机,扎实推进农业生产,田间地头热潮涌动,已然为新一年的农业生产开好了头,起好了步。
编辑:徐霜
二审:周苏星
值班编委:黄烨
总值班:勾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