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箫一笛吹出400年华章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中心 区县动态 玉屏县

一箫一笛吹出400年华章

2025-02-17 17:02
投稿:trwz001@126.com  

在玉屏姚茂顺箫笛厂一楼工作间内,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箫笛协会会长、国家级非遗项目玉屏箫笛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姚茂顺一手持竹,一手执刻刀,一笔一画留下“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的字样。

“现在正在制作的这支箫是一位四川客户为自己儿子定做的成人礼物。”姚茂顺说,多年来,联系自己定做箫笛的客人已经遍布全球各地。

1

姚茂顺手执刻刀于箫笛上刻画。

仙到玉屏留古调,客从海外访知音。清乾隆时期《玉屏县志》记载:“平箫,邑人郑氏得之异传,音韵清越。善音者,谓不减风笙。”玉屏箫笛制作工艺历史悠久,是传统手工箫笛的典型代表,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2006年,玉屏箫笛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成长于箫笛世家的姚茂顺,15岁正式开始跟着爷爷学习箫笛雕刻工艺。一支箫笛,从精心挑竹、砍竹开始。挑选竹子需要丰厚的经验,为更方便培植和挑选合适的原材料,姚茂顺承包了约700亩竹林,“砍竹的方式、位置很有讲究。”砍好的鲜竹要放入库房,经过3到5年的阴干处理。“这辈人存,下辈人用更好。”姚茂顺说,但在阴干过程中,竹子易裂,损耗较大,所以真正能成为箫笛原材料的竹子少之又少。

2

玉屏姚茂顺箫笛厂。

选好原材料,经过反复地烘烤、冷却、校直、淘汰与挑选,达到满意的状态后,根据不同竹子特性,再对其进行去皮、打通等细节处理。

“在整个过程中真正能做成箫笛的竹子百里挑一。”姚茂顺拿起一支竹笛,“笛子一般分7个调,通过测量竹子的内外径、长度、确定吹口等,可以制作出不同的竹笛。”

掌握制作箫笛的技巧只是一部分。在姚茂顺看来,传承人不仅是匠人,更应是文化的传播者。

3

姚茂顺手工制作的箫笛。

“要真正做好一支箫笛,需要懂音韵、雕刻、绘画、书法等。它不仅是一个乐器,更是一个文化产品。”

如何形容箫笛数十年的陪伴?他以“乐在其中”四字作答,学会制作箫笛时是“喜欢”,在深入了解其中的文化和意义的过程后,“喜欢”转变为“热爱”。(作者: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睿 郭加尧 聂建云

 

 

 

 

编辑:李翼

二审:任恩多

值班编委:张璇月

总值班:勾文明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