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同心共绘“文明之城”新画卷
“以前路不好走,环境也差;如今处处优美,车辆都有固定车位。”2月27日清晨,玉屏侗族自治县平溪街道的铁路老家属片区,刚晨练的结束的居民顾福齐指着崭新的沥青路面感慨道。
这位年近80的老住户,亲眼见证了家园的蝶变:斑驳的外墙披上米色“新衣”,坑洼的水泥地变身为平整的柏油路,曾经堆满杂物的角落新安装了路灯,楼栋之间规划了整齐的停车位。
基础设施配套弱、环境脏乱差、安全隐患多、管理服务机制不健全……作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老旧小区经历了城市发展过程中诸多“成长的烦恼”,建设干净整洁、设施完善、和谐共享的宜居小区成为老旧小区居民的迫切需求。
老旧小区“逆生长”的故事,正在玉屏侗族自治县接连上演。2024年以来,玉屏对老玉中宿舍、印刷厂、老政府片区等4个老旧小区实施“微创手术”,不断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改什么、怎么改,居民说了算。”玉屏侗族自治县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心相关负责人透露,通过前期实打实的摸底调查,玉屏在小区的功能完善、空间挖潜和服务提升上下功夫,不仅注重道路硬化、停车位改造,更注重水电改造、天然气入户、充电桩分类等细节,让小区实现整体升级。
这种“接地气”的改造理念也结出了甜蜜果实。走进皂角坪街道紫气山社区紫林小区,一条干净的柏油路环绕着规划整齐的停车场,新修的健身广场上,孩子们嬉戏打闹。小区里,三三两两的居民有说有笑,不停地讨论着小区如今的样貌。
“与之前比起来,我们小区的环境简直是焕然一新。”谈起自家小区的变化,在这住了10多年的居民朱玉香露出一脸的笑容,“就是因为有了全新的居住条件和生活品质,我们才会笑得这么开心。”
这一切,皆因玉屏侗族自治县上下同心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而变。
全国文明城市涵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发展,是目前国内城市综合评比中的最高荣誉,代表着一座城市的经济高度,也是一座城市发展水平、发展程度、整体形象的集中体现。
自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以来,玉屏侗族自治县始终站在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创建为民、为民创建”的高度,以创建人民满意的城市为奋斗目标,抓谋篇布局,抓组织领导,抓机制保障,将文明城市创建作为上下贯通的“一把手工程”。
同心共绘文明之城。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作为一项全局性、系统性、整体性的重点工作、重大任务来抓,力求通过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的创建,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动自贡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建立主要领导为召集人的工作机制,搭建“县—街道—社区—网格”四级体系,引入高校智库提供专业指导。出台《玉屏侗族自治县乡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条例》《玉屏侗族自治县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等条例,实现城乡规范管理“无缝衔接”,城乡一体推进。
创文不仅是“面子工程”,更是“民心工程”。玉屏坚持“为民利民惠民靠民”初心,用好共同缔造“金钥匙”,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县委、县政府的重点工程,人民满意的幸福工程,统筹推进,持续深化,走出一条以高水平文明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创建之路。
凝聚共识推动全民创文。以县城区90个网格为试点,通过入户宣传、文明劝导等形式开展文明实践集中示范活动,掀起全民参与创文热潮,携手共建美好家园,共享美丽蓝天。
对所有纳入改造小区的水泥路、楼梯过道、雨污分流等进行了改造或提升,推进小区水、电、路、管、网等基础设施老化问题,还增设停车位等公共服务设施,切实解决居民“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
按照“微创意育民、微改造利民、微配套便民”的“民生三微”理念,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大小民生项目78个,景观小品35个,城区重要节点改造21处,便民宣传栏946个,实现体育设施、微型消防站、社区文明实践站、楼道治理等全覆盖,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感、满意度。
文明赋予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如今行走在玉屏城区:公园广场人潮涌动,市民怡然自得;基础设施提档升级,面貌焕然一新;随处可见志愿红,温情服务暖人心……从目之所及到心之所感,文明创建满侗乡的景象已成为㵲阳河畔最亮丽的风景。
编 辑:徐 霜
二 审:石 兰
三 审:蒲 智
总 值 班:王能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