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两会精神引发热烈反响
以生态文明引领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铜仁市两会精神引发热烈反响
2月24日至27日,市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和市政协三届四次会议召开,这场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篇之际召开的重要会议,擘画了全市以生态文明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政府工作报告数据翔实、举措务实,既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也为全市上下锚定了奋斗坐标。市两会精神迅速传递到基层一线,凝聚起干部群众齐心共创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新未来的磅礴力量。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5%等目标,并以“八个坚持”系统部署重点工作。
要“以生态文明为引领,下更大力气抓‘头号工程’”,这一思路在代表委员中引发强烈共鸣。
市人大代表、万山区区长刘浩表示,万山将聚焦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依托“双千双百”工程推动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发展,加快构建“一核五区”产业协同格局。松桃苗族自治县县长吴廷友提出,将抢抓“富矿精开”战略机遇,建设锰资源精深加工基地,力争在新能源材料领域实现突破,这与报告中“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高度契合。
生态工业的“含绿量”与“含金量”成为热议焦点。
市政协委员、玉屏侗族自治县麻音塘街道党工委书记张波表示,将围绕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园区建设,推动大龙开发区向千亿级目标迈进,助力铜仁打造国家级开发区。而在乡村振兴领域,“强村富民”三年行动成效显著。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谯家镇长征村村委会主任田龙介绍,该村推动文旅农旅融合发展,2024年通过土地流转和订单生产带动300余户增收,今年将深化“三次分红”模式,让村民共享发展红利。江口县尔玛萝卜猪养殖合作社负责人胡久珍提到,合作社通过“村集体+农户”模式,延伸产业链条,2025年计划拓展省外市场,推动“黔货出山”。市政协委员、玉屏侗族自治县油茶中心高级工程师杨远春表示,将牢牢抓住实施中央财政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奖补项目的难得机遇,把新建油茶高产示范林作为突破口,推进玉屏油茶产业实现一二三产高质量融合发展,进一步擦亮“中国油茶之乡”金字招牌,助力乡村振兴。
政府工作报告将“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列为重点任务,县域经济的特色化路径成为关键。
思南县县长陈浩表示,将发挥农业大县优势,推进“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打造农旅融合示范带。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新寨镇党委书记杨洪江介绍,该镇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建立“强村富民工坊”,2024年吸纳就业3.16万人,今年将规划水产养殖带和稻耳轮作基地,推动产业连片发展。在生态城市建设方面,碧江区代表提出,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智慧交通、海绵城市等项目,让“宜居宜业宜游”成为城市新名片。
“以干部‘辛苦指数’换群众‘幸福指数’”成为落实市两会精神的关键。
江口县第五幼儿园园长滕明玲表示,将开发梵净山自然教育课程,推动“农旅+教育”融合,同时呼吁加大教师队伍建设支持力度。市人大代表、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尹贵贤强调,将聚焦教育、医疗等领域弱势群体权益保障,以法治护航民生。市政协委员、思南县塘头镇友好医院院长张都说,将聚焦群众在就医过程中的急难愁盼问题,充分发挥民营医院优势,组织开展“送医上门”活动,提供更加快捷的医疗服务,不断提升医院的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把医院办好,更好地为百姓健康服务。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政府工作报告的“高频词”。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透露,将推进开发区管理体制创新,探索“飞地经济”模式,2025年计划新增省级以上科技平台5个。在东西部协作方面,铜仁—东莞消费协作生态产业链2024年实现销售额32.26亿元,今年将培育更多供应链龙头企业。民营经济领域,金融部门表示将深化“强村富民贷”等产品创新,500名“金融村官”已为乡村提供信贷支持15.97亿元。市人大代表、碧江区委副书记、区长张勇表示,碧江区作为铜仁市的主城区之一,将认真抓好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把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作为今年经济工作和政府工作的“头号工程”来抓,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贵州绿色宜居山水城市、武陵山区域中心城市、国家新型功能材料基地、世界级康养旅居目的地”定位,切实扛起主城区使命担当。
从市直部门到基层乡镇,抓落实的“施工图”正在铺开。
市农业农村局聚焦“三大要素”提升生态旅游品质,计划年内创建4A级景区2个,开发非遗研学线路。万山区出台“项目攻坚年”实施方案,建立“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专班”推进机制,确保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项目投产率达90%以上。在民生领域,市教育局启动“教育质量提升工程”,计划新增学位1.2万个,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当前,铜仁正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转化为“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的生动实践。从梵净山麓到乌江两岸,从产业园区到田间地头,400万铜仁干部群众勠力同心,在生态文明与现代产业交织的壮阔图景中,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铜仁新篇章。
编 辑:徐 霜
二 审:石 兰
三 审:蒲 智
总 值 班:王能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