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双基”,铜仁从基层破局向振兴迈进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中心 本地新闻

“强双基”,铜仁从基层破局向振兴迈进

2025-03-03 08:47 来源:铜仁日报
投稿:trwz001@126.com  

武陵腹地,青山连绵起伏,如绿色的巨龙盘踞大地。

乌江之滨,江水奔腾不息,似灵动的丝带舞动黔东。

梵净山下,村落星罗棋布,像璀璨的明珠镶嵌其间。

近年来,贵州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和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以“黔进先锋·贵在行动”为总载体,围绕基层基础“强双基”,着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切实为基层明责减负、松绑赋能,推动基层治理效能整体提升。

“春风”吹遍黔东大地,铜仁市迅速响应、积极行动。一场全方位、深层次的基层变革在铜仁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蓬勃展开,铜仁紧扣“减负、增收、提质、拓渠、优考”五大核心任务,以坚定信念和有力举措,奏响激昂发展乐章,在黔东大地上书写辉煌篇章。

减负:轻装上阵,释放基层活力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

曾经,文山会海、繁琐考核以及大量APP填报任务让基层干部感到十分头疼。松桃苗族自治县盘石镇干部唐建超回忆那段日子,满是无奈:“过去,每天都被各种文件、会议和检查追着跑,忙得晕头转向,根本无暇顾及村民的实际需求。村里那些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像道路修缮、农田灌溉设施维护等,就因为这些形式主义的工作被搁置一旁,心里满是愧疚。”基层干部被束缚在形式主义的“枷锁”中,难以施展拳脚为百姓办实事。

为让基层干部挣脱枷锁,铜仁果断出击,打出一套减负“组合拳”。

在文件和会议管理方面,铜仁严格规范,秉持非必要不发文、不开会原则,大力倡导开短会、发短文。这一举措如及时雨,润泽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环境。市级文件、会议同比分别压减8.6%、3.45%,基层干部终于从文山会海的包围中成功突围。如今,唐建超能轻松穿梭在村里,倾听村民心声,全心全意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铜仁大力整治督查检查和填表报数问题,严格执行督查检查审批报备制度,市级督查检查考核同比减少28.3%。全面清理各类APP,暂时保留12个、清理6个、整合1个,让基层干部告别“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在玉屏侗族自治县平溪街道,作为全市第一批试点,正开展“一乡一策”精准编制履职事项清单。通过细致梳理,明确了基本履职事项清单144条、配合履职事项清单132条,上级部门收回事项清单42条。这一改革举措,为基层干部点亮明灯,让他们明晰职责边界,有效避免额外工作负担,大幅提升工作效率,使曾经搁置的工作有序推进。

为稳固减负成果,铜仁构建起严密长效的监督网络。特别设立基层减负监督专项小组,定期深入基层单位巡查。他们仔细检查文件、会议的精简落实情况,督查检查考核的规范程度以及APP的使用状况。

一旦发现反弹迹象,立即督促整改,绝不姑息。并且,积极收集减负中遇到的新问题,以便及时调整策略,确保减负工作持续有效推进。

增收:强村富民,鼓起群众“钱袋子”

走进江口县闵孝镇鱼良溪村,漫山遍野的果园里,果农们熟练地采摘水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村民袁承孝笑着说:“以前我们村穷得叮当响,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只剩下老人和孩子守着几亩薄田。现在好了,村里发展产业,我们在家门口就能赚钱,日子越过越有滋味。”曾经贫困落后的鱼良溪村,如今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这一切得益于“强村富民”行动。

铜仁以“强村富民”行动为引领,围绕“两强两富”目标,开展“七个提升行动”,大力拓展强村富民公司、工坊、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

在监管保障上,市县成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心,乡镇明确经济发展办公室负责“三资”监管,举办培训班提升7000余名管理人员能力。推进乡土人才评价认定,2400余名农技人员深入一线,揭榜各类服务榜单超2700个,提供技术支撑。 在资源与金融扶持方面,铜仁整合涉农、衔接及协作资金超29亿元助力集体经济发展。创设信贷产品,建立“金融村官”帮扶机制,提供“定制化”税费服务,为集体经济发展提供金融保障。

在经营主体发展上,规范建立强村富民公司,选派64名专业人才组成16支小分队指导试点,带动集体增资和群众就业。

万山区强村富民公司在专业小分队成员的指导下,优化产业布局,拓展销售渠道,不仅自身盈利,还带动周边村庄发展特色产业,为村民提供稳定就业岗位。村民在家门口上班,既能照顾家庭,又能增加收入,生活越来越有盼头。

有序创办强村富民工坊,通过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收集并建立企业订单和村级供需清单,引导企业把生产加工环节布局到村。松桃自治县的强村富民工坊盘活村里闲置学校,引进服装加工企业,让村民刘梅在家门口上班,每月增收数千元,村集体经济也不断壮大。

村集体经济的蓬勃发展,让村干部收入水涨船高。曾经,松桃自治县孟溪镇村干部收入微薄,工作积极性不高。随着“强村富民”行动推进,村里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增收,2024年,孟溪镇强村富民工坊产值超1亿元,村干部待遇显著改善。

提质:锤炼队伍,提升基层战斗力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

铜仁市探索实施“百千万”工程,为基层干部队伍注入强大动力。

“百人跟岗”行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用3年时间选派百名以上优秀村干部赴省外东莞、省内跨市、市内跨县跟岗学习锻炼,提升乡村发展、建设、治理能力。截至目前,已选派196名村干部完成为期2个月的跟岗学习锻炼。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龙津街道大石村党支部书记石黔闽感慨道:“到不同地域跟岗学习,就像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可以拓宽思维视野,提升履职能力,为乡村振兴带来新思路、新动力。”

通过印发《铜仁市选派优秀村干部赴省内外及市内各示范村跟岗学习实施方案》,全市层层推选、层层把关,从市级示范村、财政扶持村、红色美丽村庄等选派优秀村支书赴东莞跟岗学习。

同时,积极对接省内各市(州),选择一批集体经济产业好、乡村治理好等类型的示范村,建立村级学习需求清单,逐层推选一批“五好双强”的村干部赴省内各地跟岗学习,帮助提高“两强两富”实践能力。

思南县三道水乡周寨村党支部书记张诚说:“通过学习,我们引进2000多万元的订单,建成强村富民工坊,为本村找到产业发展渠道,形成抱团发展的局面。”

目前,全市已建立村级后备村党组织书记台账,制定交叉互派行动,从各区(县)自愿报名的村党组织书记中择优选择,进行跨县交叉互派跟岗学习,帮助村级后备力量提升能力素质。

“千人学历提升”同样成效显著。万山区敖寨乡中华山村党总支书记刘丽华表示:“参加千人学历提升,有效改变了自身学历较低、知识储备不足的问题。我将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带动发展的能力,努力做大做强百香果、腊肉等产业,推动中华山村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按照《铜仁市村干部学历全员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依托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优质资源,市一级坚持“一园一班一师一特”“一师一班一村一品”培养路径,开设“乡村振兴专干班”,通过知农爱农强农兴农“四农铸魂”特色教育,培养新时代兴农人。

区(县)依托各中等职业学校分别开设“学历技能提升班”,精准定位实际发展需求,组建教师队伍,研发专业课程,促进乡村基层干部素质提升,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村人才。

全面开展的“万人培训”工作也有条不紊。每年依托市县乡党校,采取市级示范培训、县级轮训、乡镇兜底培训等方式对万名以上村干部进行全覆盖培训,提升村干部履职能力。2024年开办59班次、培训14364人。

培训内容涵盖党建知识、乡村治理、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有效提升了村干部的综合素质。沿河自治县村干部罗舟通过培训,掌握基层矛盾调解技巧,村里矛盾纠纷明显减少,乡村治理水平提升。村民生活在和谐稳定的环境中,幸福感不断增强,邻里更加和睦,大家齐心协力谋发展。

拓渠:畅通渠道,激发干部新动力

在探索村干部专业化管理模式的道路上,铜仁积极创新、大胆实践。

制定《铜仁市专业化管理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管理办法(试行)》《铜仁市2024年公开招聘专业化管理的村党组织书记实施方案》,用3年公开专项招聘100名事业人员专职担任村(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目前已招聘29名。

按照省委组织部统一部署,面向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民(农村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专项招聘乡镇(街道)事业单位工作人员55名。

为激发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建立村干部岗位等级序列差异化定级制度,在基本报酬之外发放7类补贴,切实增加村干部报酬。

这一制度如强心针,极大激发了村干部的工作热情。德江县村干部姚雪红兴奋地说:“收入提高了,工作更有干劲,也更愿意为村里的发展贡献力量。”现在的她,每天充满热情地投入工作,积极为村里发展出谋划策。

此外,铜仁加大编制资源向乡镇(街道)倾斜力度,及时规范清退借调基层工作人员852人,充实基层工作力量。

同时,落实乡镇工作补贴标准,提高乡镇机关公务员年度考核优秀等次比例,让基层干部在经济上得实惠,政治上有奔头。在职称评定方面,也向基层干部倾斜,增加基层中高级职称评定名额,鼓励基层干部提升专业技能,为乡村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优考:精准考核,树立鲜明导向

在印江,基层干部迎来考核方式的重大变革。

曾经,频繁的考核让他们疲于应付,如今,更加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让他们如释重负。沙子坡镇干部李海松感慨道:“现在的考核更注重实际工作成效,我们不用再为应付考核做表面文章,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准备考核资料,终于可以把心思都放在为民办实事上了。”

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持续优化基层考核。统筹整合考核指标,将政治素质考察与党建工作成效考核整合,市直单位考核指标大幅减少。

精简优化考核程序,不再开展季度监测,只开展半年评估和年终考核,避免多头考核、扎堆考核、重复考核。综合运用考核结果,将其与绩效分配、干部选拔任用等挂钩,充分调动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通过“排队抓尾”统筹整合对村(社区)的各类考核,让先进村有压力,后进村有动力,形成“后进赶先进、中间争先进、先进更前进”的良好氛围。

这种考核方式不仅让基层干部明确工作方向,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基层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在考核过程中,注重收集基层干部的反馈意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考核指标和方式,确保考核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对于考核优秀的村(社区),给予更多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激励其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未来,铜仁将继续深化“强双基”工作,持续在减负、增收、提质、拓渠、优考上下功夫,不断巩固和拓展改革成果。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让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红利。在新时代的征程中,铜仁将以更加坚实的步伐,向着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奋勇前进,书写更加绚丽多彩的篇章。(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宏扬)

 

编辑:谢芳

二审:石兰

三审:蒲智

总 值 班:勾文明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