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时光】群山沸腾时看万山红遍 ——铜仁市万山区闯出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新路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中心 本地新闻

【两会时光】群山沸腾时看万山红遍 ——铜仁市万山区闯出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新路

2025-03-10 17:59 来源:铜仁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trwz001@126.com  

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万山转型发展作出重要批示,鼓励万山干部群众再接再厉,加大工作力度,用好国家扶持政策,加快推动转型可持续发展。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近年来,铜仁市万山区聚焦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深入实施“产业原地转型、城市异地转型”发展战略,全力推进万山汞矿遗址科学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加快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发挥比较优势壮大特色产业,全力创建国家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奋力推进“千年丹都·转型之城”现代化建设。

微信图片_20250310180041

 

郁郁葱葱的朱砂古镇。 杨雄 摄

3月4日,在铜仁市万山区朱砂古镇,讲解员徐苹指着汞矿博物馆向游客介绍:“这里展示了万山汞矿的开采历史、冶炼工艺和产品种类,通过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那个时代的艰苦与奋斗。”

站在朱砂古镇的悬崖泳池边俯瞰,层叠的苏式红砖建筑群与葱郁山峦相映成趣,曾经的汞矿遗址,如今已成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漫步在970公里汞矿遗址构成的地下坑道,修复一新的苏联专家楼与朱砂矿脉形成时空折叠。

万山汞矿关闭后,万山区实施了文物本体除险加固和遗址周边环境整治项目,成立了汞矿遗产保护中心,加大保护和利用力度,打造矿山休闲怀旧小镇——朱砂古镇。

走进朱砂古镇里的“那个年代”步行街,一秒穿回激情燃烧的岁月。阙成岱 摄

“那个年代”步行街、朱砂大观园、人民公社食堂、悬崖酒店、玻璃栈道……一系列工业遗产游、研学知识游、红色教育游、休闲度假游、健康养生游等文旅新业态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引擎。

朱砂古镇先后获评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据统计,2024年,朱砂古镇累计接待游客69.8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6亿余元,同比增长10.46%。

随着朱砂古镇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这些承载着千年开采历史的矿石,不仅成为旅游景点中的独特景观,更成为万山转型发展的重要符号。

 

万山朱砂产业园。万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在万山朱砂电商产业园的直播间里,一场直播正在进行。“这款紫金砂手链的每一颗珠子都经过精细打磨,是我们结合传统工艺推出的新春爆款。”万嘉福朱砂饰品有限公司主播正在向观众介绍产品。

近年来,万山区依托深厚的朱砂文化底蕴,把朱砂文化和工艺技术深度融合,不断完善朱砂工艺产业链,打造朱砂工艺产业园的产业集群。

目前,朱砂工艺产业园内有企业46家,涉及朱砂原石、朱砂压膜、朱砂画及朱砂饰品等9大类4000多种产品,获得专利140余项。万山朱砂工艺产业链逐步完善,建成全国最大的朱砂工艺品加工和集散中心。2024年,园区销售额达12.5亿元,带动就业2000余人。

随着转型发展的深入推进,万山的文化名片也越擦越亮。

万山朱砂矿系列文化遗产成功被列入2024年《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万山汞矿工业遗产保护利用被列入“共和国印记——工业之光耀中华”全国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典型案例,以万山资源枯竭型城市成功转型为题材的电视剧《沸腾的群山》先后在央视、东方卫视、北京卫视等平台播出。

万山城区航拍图。叶顺强 摄  

从沉睡的汞矿遗址到活力迸发的文旅新城,这座曾因汞矿枯竭陷入困境的“丹都”,从汞矿博物馆的声光电沉浸体验,到全国最大的朱砂工艺品集散中心;从《沸腾的群山》荧屏热播到工业遗产入选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这片镌刻着汞矿工业记忆的热土,正迈出资源枯竭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坚实步伐。

记者手记:当《沸腾的群山》在央视创下收视纪录,当汞矿遗产跻身《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那些在直播间被反复讲述的朱砂故事,那些在电视剧中艺术再现的转型历程,正是万山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生动实践。

“千年丹都”的转型之路证明,资源枯竭不是终点,而是新生的起点。只要锚定转型发展目标,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资源枯竭型城市也能闯出新路。

在传承中创新,在保护中发展。如今的万山,矿山变青山、矿区变景区,为西部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了“万山方案”。

 

编辑:徐霜

二审:王懿

值班编委:陈曦

总值班:勾文明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