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 | 非遗寻踪:玉屏箫笛
玉屏箫笛用贵州玉屏侗族自治县出产的竹子制成,遂因此而得名。
玉屏箫笛是中国著名的传统竹管乐器,以音色清越优美、雕刻精致而著称,它是玉屏当地侗、汉、苗、土家等多民族文化发展的结晶,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工艺价值。
玉屏箫笛,不仅是一种民族乐器,同时也是一件工艺品,其历史悠久,驰名中外。
历史渊源
玉屏箫笛始创于明代末期万历年间,称“平箫”,后称玉屏箫。玉屏箫是中国著名乐器之一。
1913年在英国伦敦国际工艺品展览会上获银奖,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获金奖,被誉为“贵州三宝”之一。
玉屏笛据传是郑家子孙在抗日战争时期以本地水竹做成笛子,音色远胜南北各地所产的竹笛,称“玉笛”,将箫与笛配对,称“平箫玉笛”。
解放后在国内多次获奖,产品远销日本、美国等地。玉屏箫笛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重视,周恩来总理曾将玉屏箫笛作为礼品赠送给来访的外宾;
1984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帮同志曾亲临玉屏箫笛视察;
1988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85岁寿辰时,其女邓楠同志用玉屏箫笛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小平同志;
中共中央原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任贵州省委书记期间,曾亲临玉屏箫笛视察生产生活情况。
历届贵州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更是多次亲临玉屏箫笛视察。
近代玉屏箫笛制作的艺人最有名的为郑氏,现在是箫笛制作的主要厂家。
箫笛厂有一陈列馆,是箫笛历史的缩影,也是玉屏县的文化珍品。其生产工艺独特,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其产品是一种极具收藏价值的高档旅游商品。
制作工艺
玉屏箫笛制作工艺历史悠久,是传统手工箫笛的典型代表,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它以生长在玉屏县境内的一种特有的水竹为原料,经过取材、制坯、雕刻、成品4个工艺流程,制作工序繁多复杂,且均采用手工制作。
从伐竹到制成,箫制作有24道工序,调音笛有38道工序。最后在箫笛表面刻以诗画,管身的古铜色彩刻上各种图案、诗词更显得古朴典雅。
玉屏箫笛中尤以“龙凤屏箫”最受欢迎,它是雌雄成对的箫管。雄的略粗,雌的稍细。
吹奏起来雄箫音浑厚洪亮;雌箫又音色圆润含蓄而隽永。雌雄合奏,好似一对情侣在合唱,是那样的协调和谐,娓娓动听。
主要工具
1. 制坯:手锯、夹子(加热校直工具)、刨子、通条、齿子、直墨架、墨线架(弹墨线、滚墨线用)、扯钎(钻眼用)、烫条(烫音孔用)、铰刀(刮削孔眼内壁用)。
2. 雕刻:单刀(刻字用)、双刀(刻图用)、毛笔、颜料、竹节草(擦笛用)。
3. 成品:玉钏子、寿珠子(均用于打磨)、校音器。
取 材
制作玉屏箫笛的材料要求非常严格,须采用一种特有的长在阴山溪旁少见阳光的水竹为材料。
这种竹子竹节长、肉厚,通根粗细基本一致,拇指般大小。砍竹时间也很讲究,须在立冬后两月内为好。这时的竹子含水和糖份糖分少,做出的箫笛不易开裂和霉变。
选取的竹材须杆直,头尾大小(取材部分)匀称,竹节稀(30公分以上),且生长三年以上的水竹。
制作玉屏箫笛的材料多取自于本县的飞凤山和太阳山上。这两山上生长的一种质地极优良,产量不多的黑紫竹,更是制作高档产品的好材料。
取材环节共有四道工序:选材、下料、烘烤校直、检验入库。
制 坯
1、选材、下料。根据须制作品种的长度、粗细,挑选符合要求的竹材下料;
2、刨外节,也称粗刨。就是刨平竹子的节头部分;
3、刮竹。将竹材刮去外皮;
4、通内节、打头子;
5、再次烘烤加热校直(称为精校);
6、刨二道节(也称精刨);
7、弹中线,滚墨线;
8、打音孔;
9、水磨;
10、修眼。
箫的制作须增加“开叫口”“开花窗”二道工序。制坯工艺中,以传统扁箫制作过程中的夹扁竹和开叫口最为关键。
夹扁竹技艺为当前国内箫笛制作仅有的一项绝艺。解放前,这一绝艺属郑氏专有,秘不外传。
至上世纪五十年代,才得以公开。夹扁竹是处理生竹的一道工序。系用柴火将竹料烤“熟”,用铁钳从头至尾依次轻夹竹管,使之渐成椭圆形扁竹,并以木夹校直。
“叫口”即箫的吹孔,开得不适、音量、音色、音准都受影响。
雕 刻
箫笛雕刻分刻字、刻图。传统产品最初只刻店铺字号、日期。
1930年起,始有龙凤、花卉、山水雕刻,雕刻内容其后逐步丰富。雕刻大致分为脱墨磨字、粘贴图样、雕刻、水磨纸屑四道工序。
刻字用单刀。行、草、篆为阴雕,隶为阳刻。传统雕刻,按"永字八法"归纳为搠、戮、划、剔、凿、挑、剜、拓8种刀法。在运刃上,按竹质纤维分竖刀、横刀;按字体笔画分顺刀、逆刀;按材料与字体结合分竖顺竖道、横顺横道,斜顺斜逆等。
刻图,初用单刀,运刃须滑回,速度较慢。上世纪六十年代,始改用双刀刻图。
各种刀法皆一挥而就勿须滑回,横竖顺逆,运用自如。构图采用条幅式,阴雕。1980年起,始有盘龙浮雕。
成 品
经过烘烤上镪水、水磨洗涤、填色、揩去颜色、上漆四道工序。在四道工序中以打磨工艺为主。
原始打磨用骨节草,擦去箫笛表面尘垢,再用玉钏子打磨光亮。1958年后,改用水砂擦笛,寿珠子打磨。
此艺沿袭至今。只需经过取材、制坯、雕刻、成品四个精工细作环节,方可制作出工艺精美,音色纯正的箫笛。
传承保护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民族乐器受到很大的冲击,箫笛制作技艺的保护和发展形势严峻。
目前,玉屏箫笛制作技艺面临人亡艺绝、后继无人的境地。
如再不对玉屏箫笛制作技艺进行抢救、保护,这项特色手工技艺很快就会在世间绝迹。
玉屏箫笛制作技艺于2006年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编辑:谢芳
二审:刘静
值班编委:张璇月
总值班:勾文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