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春光为序”!铜仁春耕新画卷有温度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中心 本地新闻

【深度】“春光为序”!铜仁春耕新画卷有温度

2025-03-21 20:47 来源:铜仁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trwz001@126.com  

1

“春光为序”!铜仁春耕新画卷有温度

春日的铜仁,群山褪去冬日的沉寂,乌江支流在暖阳下泛起粼粼波光。从思南的红薯育苗基地到玉屏的油菜田垄,从碧江的农资仓库到沿河的农业执法现场,一场关乎春耕的"大地协奏曲"正在武陵深处悄然上演。

2

沿河农业农村局执法队员在官舟镇农资市场检查。

农机轰鸣声惊醒了沉睡的土地,农人弯腰的身影点缀着田野,新时代的春耕故事,正以充满泥土气息的笔墨,在黔东大地书写着乡村振兴新篇章。

科技翅膀托起"智慧春耕"

在思南县智慧农业调度中心,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全流程通过大屏幕一览无余。三道水乡的红薯育苗基地里,大棚内精准控制着适宜红薯苗生长的“黄金温度”;塘头镇的油菜田上空,无人机航拍画面清晰显示着作物长势。这个集物联网、大数据于一体的"数字大脑",让传统农事完成了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的蜕变。

3

玉屏田坪镇马家屯村无人机正在施药作业。

百里之外的玉屏田坪镇,无人机正在油菜田上空编织白色的雾网。农机手熟练操控着遥控器介绍道:“曾经需要十几个壮劳力忙活整天的病虫害防治,如今只需两架无人机就能完成。”更令人称道的是,通过精准施药,农药用量减少了,却让菌核病防治效果提升了。

春耕时节,田间地头的机械声格外响亮。万山区鱼塘乡的旋耕机、割草机齐上阵,村民陈建军家的三亩地,二十分钟就翻整完毕。“搁以前全家得忙活上一整天,现在机器突突两圈,连田埂杂草都收拾干净了。”村副书记杨洋为村里无劳动力家庭调度了6台大小型旋耕机及3台割草机进行统一作业。“有了机械加持,每天能耕80亩,全村500亩地,预计一周就能结束翻耕。”

4

松桃甘龙镇麻兔村辣椒育苗播种机正在运转。

在甘龙镇麻兔村的辣椒育苗基地,育苗播种机每天可完成4500盘播种作业,出苗率预计可达95%。这种“机械加持+高效育苗”的方式,不仅保障了3000亩订单辣椒种植基地的用苗需求,还推动了辣椒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正是科技的加持,使得传统农耕大大缩短种植周期,节省了人、财、物力成本,使得农业生产向着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迈进。

绿色通道守护"春耕粮草"

农业生产离不开农资的保障。碧江区正光街道物流园里,春耕物资的进出奏响独特的"春之曲"。100多吨的有机肥堆成小山,五颜六色的种子袋在货架上列队,800卷农膜卷轴像等待检阅的士兵。经营户李营夫妻早早就开始忙碌,一边招呼客人,一边忙运送化肥。

5

正光街道物流园农资经营网点商户正在运送物资。

与此同时,碧江区农业农村局积极组织调运农资,全区农资销售点进入“备战状态”,化肥、水稻、玉米、农药及农膜等生产物资储备充足,种类丰富,能够全面保障春耕生产需求。谷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农资储备仓库里,水稻、玉米种子等物资一应俱全。万山区68家农资销售点也全部做好物资储备,春耕生产所需物资供应充足。

在农资储备战的另一条战线,沿河县的执法队员正拿着"放大镜"守护春耕安全。"这个品种的备案号需要再核实","农药离过期还有三个月要单独存放"——在官舟镇农资市场,执法人员对经营商户逐一检查。他们的检查车穿梭在23个乡镇之间,后备箱里除了执法文书,还装着新印制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禁限用农药名录》《农资(种子、农药、肥料)购买告知书》等宣传资料。

这种"疏堵结合"的保障体系正在铜仁市铺开:碧江建立农资储备"蓄水池",对区县、乡镇经营户实行动态监测;印江推出"春耕服务直通车",各大农资企业深入实地调研,根据需求从仓库调运农资至乡镇销售点。当科技与传统碰撞,服务与监管并重,春耕物资保障网越织越密。

现代产业奏响"春日序曲"

走进印江夫子坝村的育苗基地,仿佛进入了一个巨大的"薯苗工厂"。工人们在标准化的育苗基地里,做着除草、翻犁、平整土地、土壤消毒等准备工作,每个环节如同精密的生产线。

6

印江中兴街道夫子坝村红薯育苗基地。

这种工业化思维正在重塑传统农业。夫子坝村的24亩育苗基地,通过"统一供种、集中育苗",能为6个乡镇提供2400亩优质薯苗。2025年印江全县采取“统一供种,统一育苗、统一标准,统一收购”的发展模式,确保1.35万亩红薯实现“同标同质”。

7

松桃石梁乡辣椒育苗基地。

产业变革在田间地头激发出惊人能量。甘龙镇推行“育苗订单+收购订单”的“双订单”模式,整合育苗、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资源,不仅保障了农产品销路,还有效提升了农民收益;沿河县夹石镇红薯育苗和银杏育苗“双箭齐发”,“公司+村集体+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共同推动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有效解决闲置土地,为农民致富增收。小小红薯串起的产业链,正成为撬动山乡巨变的"金杠杆"。

新农人绘就"春耕新景"

在思南孙家坝镇的田间课堂里,农业服务中心主任代泽辉刚刚为种植户讲解了一场红薯苗床制作、管理的培训会,便进一步深入田间地头为群众提供技术指导。“苗床要彻底消毒,起垄时,中间的厢面要1米宽,10米长....”,类似的培训活动正在孙家坝镇大力开展,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培训、示范带动,推动了当地红薯产业种植的科学健康发展。

8

思南县孙家坝镇田间课堂。

在川硐小江口村的福柚,正因农技专家带来的专业果树培训焕发生机。无论从剪枝、施肥到病虫害防治,徐守波都对农户进行深入细致地现场指导,4480亩的香柚将为小江口村民带来一笔可观的收益。

9

思南县智慧农业调度中心数字农业平台。

在思南,智慧农业小程序可运用广泛,农户不仅可以“找农活”“找农机”“找农产品”,商户也可对应发布相关内容,既能提供政策咨询,也可“一对一”提供帮助。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农活”、数据成了“新农资”,传统春耕便被赋予了新时代内涵。

令人欣喜的是,春耕大军中涌现出越来越多年轻面孔。玉屏的无人机手,碧江的"新农人"联盟、思南的农业技术骨干把春耕现场变成"绿色直播间"。这些带着新思维、新技术扎根土地的年轻人,正用青春热血浇灌着山乡的未来。

10

川硐街道小江口村果树管护讲解。

在铜仁春耕备耕的各个环节中,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引入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还在节本增效、生态环保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自动化播种机、机械化翻耕设备的普及,使传统劳作型农业转变为科技驱动型农业,通过“科技+农业”的深度融合,有效推动了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农机补贴、技术培训、资金扶持、物资储备监管等多种形式的支持,鼓励企业和农户引入先进设备和技术,推广农业生产的新型模式。通过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户们能以更低成本购置机械设备,减轻了春耕压力;技术培训和指导让农民掌握了现代农业技术,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作物质量。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发展有机种植、倡导生态循环农业,进一步提升农业的绿色化、可持续发展水平;政府统一采购和自行采购的灵活搭配,执法部门对行业标准监管等为春耕生产解决了后顾之忧。

11

万山区鱼塘乡槐花村村民正在农耕作业。

铜仁春耕的每一篇章,都是科技、技术、人和物力的共同注解。

当夕阳为武陵群山镀上金边,春耕的喧嚣渐渐沉淀。育苗棚里的补光灯次第亮起,犹如撒落大地的星子;无人机的航迹在暮色中隐去,留下充满希望的明天。这场春耕交响曲既是传承千年的农事记忆,更是乡村振兴的时代强音。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每一粒破土的嫩芽都在诉说:铜仁的春天,正在耕耘中绽放新的辉煌。(特约记者 陈琴)

 

编辑:谢芳

二审:向丽华

值班编委:蒲智

总值班:郝从健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