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土家花灯进校园 非遗文化绽新彩
在思南县,土家花灯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借助学校教育的力量,在新时代焕发出别样生机。从大课间到校本课程,从社团活动到非遗传承人进校园,一系列举措让这一古老艺术不仅在民间口耳相传,也在校园里扎根,实现了保护与传承的良性循环。
早上9点40分,悠扬的土家花灯音乐响起。在思南县第九中学的操场上,2000余名学生手持彩扇,随着音乐整齐起舞。彩扇似蝶,舞步灵动,学生们以朝气蓬勃的身姿,演绎着土家花灯独特的韵律。
据悉,2019年以来,思南县第九中学将思南土家花灯引入校园,每天早上,跑操与土家花灯都在校园里交替上演。
“土家花灯代表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欢快的音乐与优美的舞姿深深感染着我,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思南县第九中学学生阮赢秀笑着说,“希望通过我们的学习与传播,将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思南土家花灯的魅力。”
如何让更多人参与土家花灯传承?2020年,思南县第九中学对花灯进行创新升级。大课间改变了传统花灯二人转的表演模式,将其发展为集体性的花灯歌舞。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的规模,不仅增加了表演的气势,也让更多学生有机会参与其中。此外,从“单扇”到“双扇”,融入更多创新动作,也让土家花灯更具观赏性与趣味性。
“我们把思南土家花灯一些有代表性的动作,比如美女亮脚、岩鹰展翅、还有飞蛾扑火等保留了下来,通过新的表演方式,让动作更加适合我们的青少年,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校园得到有效传承。”思南县第九中学团委书记李淳介绍。
此外,第四代传承人许朝正等一批非遗传承人,为学生们讲解花灯的历史文化知识,示范传统的表演技巧,手把手地传授花灯的精髓。在传承人的现场指导下,学生们对土家花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表演技巧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是我们教育探索的创新尝试,将传统民族文化与现代体育健身有机结合,让同学们把体育锻炼浸润在民俗文化的浓郁氛围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汲取民族精神的丰厚滋养。”思南县第九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张勇川介绍道,“这不仅有助于增强同学们的体质,更能提升同学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让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学校生根发芽,成长为守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基因的主阵地。”
“灯从唐朝起,戏自明代兴”。思南土家花灯,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光彩却并未暗淡,至今仍盛行于思南,华丽绽放。2006年,思南花灯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思南也因此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思南土家花灯进校园,让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校园里得到了传承与创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展望未来,思南土家花灯必将在学校教育的助力下,点亮非遗传承的新征程,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编辑:徐霜
二审:石兰
值班编委:肖霞
总值班:郝从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