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人姚林: 农机服务玩出“新花样”
在玉屏侗族自治县,有这样一个“新农人”,他放弃“铁饭碗”,端起“泥饭碗”,以供销为纽带,以农机为犁铧,带领群众蹚出了一条农业现代化的康庄大道。
他,就是玉屏自治县供农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党支部书记姚林。
放弃“铁饭碗” 投身农业新领域
2010年,姚林大学毕业,考进黔东南州凯里市三棵树镇人民政府,端上了令人羡慕的“铁饭碗”。然而,年迈的父母始终牵动着他的心。每每回家,看到劳动力流失,土地撂荒,他萌生回乡创业的想法。
几年后,姚林毅然辞去公职,返乡创业。创业之初,他尝试养殖行业,因为经验不足几乎血本无归。依靠政府扶持贷款重振旗鼓,在不断摸索中,提高自身能力,调整养殖策略,合理规划养殖区域,养殖产业逐渐走上正轨,不仅实现盈利,还带动村集体增收,辐射周边养殖户共同发展。
这段经历,让姚林深刻体会到农业发展的不易,坚定了他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决心。
2019年,在玉屏侗族自治县供销联社的支持下,姚林与长岭供销联社及其他返乡青年共同成立玉屏自治县长岭供农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从耕种管收等产业关键环节发力,率先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成为玉屏自治县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领头雁”。
“刚开始,我们团队只有5个人,农机装备仅4台旋耕机。”姚林说,在县供销合作社支持下,我们从周边服务开始,不断向外拓展,服务面积扩大,合作社发展一年一个台阶。
现在,玉屏自治县长岭供农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拥有32名专业人才,配备76台涵盖农业生产各环节的先进机械设备,实现了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
创新服务 农业生产新气象
“轰轰……”清晨,姚林发动履带式旋耕机,和农机手分头作业,忙着为农户翻犁土地、打田。
“春耕,我们全天候进行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水田打田等服务,让群众当起‘甩手掌柜’,农户种地更轻松。”姚林说。
近年来,聚焦耕、种、管、收、加、储、销一体化、全过程服务,玉屏自治县供农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特色产业”模式,为周边10个区县的农户提供农机耕种、无人机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全方位技术服务,累计服务面积达16.58万余亩次。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姚林带领合作社探索创新,推出全程托管“保姆式”、半程托管“订单式”以及土地流转“甩手式”等多种服务模式,实现土地、技术、科技、农资等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打造绿色、高效、循环的农业生产体系,有效解决家庭劳动力短缺、生产效率低、专业技术弱等难题,带领农户走上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道路。
精心服务,一年四季不停歇,大豆玉米复合带状种植基地、稻田里、油菜基地,该合作社的旋耕机、起垄机、播种机、植保无人机、收割机等农机持续上阵作业,迈出农机助推农业现代化的铿锵足音。
服务升级 绘就农业新画卷
旋耕机在田地里纵横驰骋,无人机在稻田上空精准施肥,收割机在田地卷起金色稻浪,农机维修中心为设备“把脉问诊”……一个个场景,正是在玉屏自治县供销合作社支持下,姚林带领玉屏自治县供农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绘就的现代农业美丽图景。
2024年,该合作社规划建设“农资供应—技术服务—加工销售”全链条体系,推动玉屏自治县农业向智慧化升级,姚林的农机服务领域更宽。
依托玉屏自治县供销合作社资源和农机设备优势,姚林以“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发展优质水稻、西兰花、麒麟西瓜等特色产业,带动周边群众就近就业,实现务工人员年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
姚林的奋斗,是无数个日夜与农机为伴的坚持,农机驰骋田间的轰鸣,更是姚林在田间地头精耕细作的实践。
在他的带领下,玉屏自治县供农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先后获评“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姚林荣获“最美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称号。
正如姚林一样,越来越多的“新农人”投身农业领域,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编 辑:徐霜
二 审:陈 曦
值班编委:王 懿
总 值 班:勾文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