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间守沃土 石阡耕保筑丰年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中心 区县动态 石阡县

武陵山间守沃土 石阡耕保筑丰年

2025-04-22 15:47
投稿:trwz001@126.com  

地处贵州东北部武陵山脉深处的铜仁市石阡县,地块疏离、地形隔绝,海拔落差悬殊,自然保护地星罗棋布,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与迅猛发展的经济需求相互交织。这里,每一寸耕地都承载着生存与发展的厚重期许。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石阡县迎难而上、精准施策,闯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耕地守护之路,让2173平方公里土地上的耕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闲置土地重焕生机

春日的石阡县大沙坝乡何家坝村,百亩油菜花金黄灿烂,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画卷。谁能想到,这片花海之下,曾是百余亩低效园地。

1

石阡县大沙坝乡何家坝村低效园地恢复后种上了油菜。

“这里前些年种红心柚,收益不尽如人意。”石阡县大沙坝乡党委书记胡宗武介绍,2023年通过清表、翻挖、平整等一系列精细工程,成功让这片土地“脱胎换骨”,变身优质耕地,并种上了粮食作物。

如今,50余户受益群众已累计获得收益约20万元,村民们满心欢喜地规划着后续玉米、小麦等作物的种植。

石阡是劳务输出大县,大量农村劳动力外流,导致土地闲置、撂荒现象频发。

“2024年底在耕地后备资源摸排过程中发现桃子湾这块地和周围的耕地相连,经了解是因为村民外出务工而撂荒,大家共同商议后砍掉杂树、翻挖土地,共计得到了47亩适合耕种的土地。”石阡县龙井乡党委书记蔡文冲介绍,龙井乡将想尽办法“激活”撂荒地,为群众增收、农业增效、乡村振兴提供坚实基础。

2

石阡县龙井乡旧寨村桃子湾闲置土地恢复后种上了粮食。

近年来,做好闲置、撂荒土地资源复垦利用,成为石阡县耕地保护的重点工作之一。该县大胆探索,以村为单位对农村闲置低效土地进行整体流转,积极引入市场主体与产业大户,规模化发展水稻、玉米、油菜、蔬菜等粮食产业,耕地利用率显著提升,闲置土地正以崭新姿态,重新成为粮食生产的“主力军”。

“今年,明星村将100多亩土地流转给村集体合作社进行规模化辣椒产业种植,预计增加村集体收益30万元左右,提供群众就业600余人次。”石阡县枫香乡明星村包村干部王建清高兴地说:“让群众看到种地的盼头,土地闲置撂荒的难题就有解咯。”

干群携手共护耕地

耕地保护从来不是简单的画线守界,而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一项重要任务。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2024年年底发现金丰村椅子山疑似撂荒地7.83亩,在村支两委与群众的携手努力下,实际得到30多亩,凭空‘多’得20多亩宝贵的耕地资源。”石阡县枫香乡金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德桂回忆道,在摸排耕地后备资源过程中发现,周边乱草丛生之地稍加开垦也可以耕种,群众主动要求扩大开垦范围。

3

石阡县枫香乡金丰村干群携手恢复的耕地现状。

枫香乡金丰村村民徐明前看着眼前30多亩的土地长满了油菜满是感慨,他说:“在这里自家也有2亩地,看到自己参与恢复的耕地种出粮食,很有成就感。”

在石阡县枫香乡耕地后备资源摸排、提升地力等工作过程中,正是一幅幅群众参与耕地保护的生动画面。

“通过耕地保护一系列工程项目的实施,让群众得到优质耕地,实现增产增收,才能更好地激发大家守护耕地的热情。”石阡县枫香乡党委副书记、提名乡长李文芬谈道。

多年来,石阡县通过驻村干部、帮扶干部、村干部齐上阵,以入户走访、群众会、院坝会等形式,将耕地保护政策精准传递到每一户农家,群众从“旁观者”逐渐转变为“参与者”,守护耕地的意识深入人心,为粮食安全筑牢了坚实的群众根基。

数质布局多管齐下

谈到耕地资源现状,石阡县自然资源局党委书记、局长陈飞坦言:“石阡县山地广袤,占比高达77.3%,丘陵、谷地占22.7%,林地耕地相互交错,地势平坦区域耕地后备资源稀缺,成为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对于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重点县的石阡县而言,守住耕地总量、提升耕地质量、优化耕地布局,不仅关乎农业增效、群众增收,更是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

4

石阡县自然资源局。

近年来,石阡县通过历史遗留矿山治理、增减挂钩、旱改水等项目,深挖补充耕地资源,拓展占补平衡渠道,适度扩大水田规模,力保耕地数量稳中有升、质量稳步进阶、空间布局不断优化,优质耕地比例显著增加,提高了全县耕地生产能力,拓展了农业生产空间。

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已累计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24.75万亩,20个500亩以上粮油坝区已建成,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大幅跃升,农田防灾抗灾能力显著增强。

铜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石阡县委书记田运栋表示,下一步,石阡县将持续深耕林地耕地空间布局优化,大力推进耕地集中整治,推动耕地“山上”换“山下”,全力破解耕地后备资源不足与林耕空间错配难题,以坚定决心守住耕地红线,守护发展生命线。

守住耕地红线,就是守护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命线。这片土地,值得我们心怀敬畏、倾尽全力、共同守护。(作者:朱玉群

 

 

      辑:李翼

      审:   懿

值班编委:   曦

  勾文明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