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谯家镇:从“黑色经济”到“绿色经济”的转身
昔日煤尘飞扬的谯家镇,如今正被一片片翠绿的茶园取代。近年来,沿河自治县谯家镇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传统煤炭产业向生态茶产业转型,走出一条“黑转绿”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近日,记者走进谯家镇成片的茶山,三三两两的采茶工散布在梯田般的茶园里,远远望去,像是几个黑珍珠镶嵌在绿毯上。他们把篓子往腰间一放,一人一边,拇指和食指一提,一片芽尖就落入了掌心。
据了解,到谯家镇茶山摘茶的短工每天上百人,每人能收茶青300多斤。采茶期间,能带动灵活就业1000余人次。
谯家镇海拔1000多米,属于高海拔山区,常年云雾缭绕,温差较大,自然环境优越,适宜茶叶生长。该镇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种植优势,大力发展茶叶。
同时,该镇煤炭资源丰富,最盛时期全镇有煤炭企业七八家、小煤窑上百个,一半以上村民以挖煤为生。随着生态保护政策出台,该镇通过发展茶叶、烤烟、辣椒等产业,实现从“黑色经济”到“绿色经济”的转变。
“近年来,谯家镇坚定不移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谋定“从地下向地上转移,由黑色向绿色转型”的发展路径,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成功引入碾茶生产线,有力促进了茶叶产业的提档升级与蓬勃发展。后续,我们将深度挖掘茶叶产业的潜在价值,大力推动农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谯家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陈桂说。
该镇茶叶的品质高,口感好,深受消费者青睐,远销上海、南京、江苏、广州、深圳、北京等地,经济效益不断向好。
目前,谯家镇茶山13500亩。今年该镇投入430万元,增加碾茶生产线一条,预计生产碾茶5万斤,产值200万元左右。(作者:杨莎莎)
编辑:李翼
二审:王懿
值班编委:陈曦
总值班:勾文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