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新型工业化,有一种颜色叫“铜仁绿”
6月26日,在贵州晶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条条废旧编织袋经过分级处理、破碎、水洗、甩干、热熔、拉条、冷却、切颗、干燥等工序,最终被加工成为颗粒产品。
“这些废旧的编织袋就是我们企业的生产原料,均来自大龙开发区及玉屏周边新型功能材料企业。”董事长张世孙指着角落里堆积的废旧编织袋说,加工后的成品广泛应用于能源、建筑、交通、农业、生活等各领域,进一步实现了废旧资源循环利用。
晶立新材料生产车间。
贵州晶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位于玉屏经济开发区双桥工业园区,该公司秉承绿色、环保、循环利用的核心理念,专注于再生资源利用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主要生产塑料颗粒、塑料制品等产品。
“我们选择到玉屏投资,不仅是因为这里交通便利,同时也是看中了大龙开发区及玉屏周边的原料资源优势。”张世孙说。
工业是支撑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在以碳达峰、碳中和为主导的绿色转型大背景下,铜仁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工业生产全过程,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奋力让青山绿水生金淌银。
绿色生产是降本、减排,也是增效。在大龙开发区贵州星茂新材料有限公司,一块块“退役”的废旧电池,经过浸出、固液分离、去渣、萃取提纯等生产流程被“吃干榨净”,为绿色发展衍生新的供给。
“公司主要是做废旧电池的综合回收利用,回收率可达到95%。” 贵州星茂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志明介绍,除了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还将有效缓解困扰多年的化工产业废物处置问题,实现公司主要产业危废“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置。
大龙经济开发区新材料产业集群。
向“绿”生长,打开了新空间、焕发了新活力,铜仁以“含绿量”提升“含金量”的故事在不断刷新。
重力科技从工业“三废”中提取金属汞、镓、铟、锗等有价金属,实现资源再利用,成为大龙开发区“三废”重要处理器;
金瑞锰业、武陵锰业等一批锰渣减量化、清洁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项目快速推进,催生出一批经济效益好、绿色、高端的锰基新材料企业;
贵州中伟资源循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已建成退役电池、极片预处理产能3万吨,三元黑粉冶炼产能2.5万吨,铁锂黑粉冶炼产能1.5万吨,梯次利用100MW年处理产能,同时在后端建成粗/工碳的碳化提纯工艺,实现年产1万吨电池级碳酸锂;
红星电子在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深耕发展8年,如今企业年均处理1.5万吨废旧锂电池,钴镍锰回收率达98%以上、锂的回收率达95%以上,2023年红星电子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
中伟新材料。
向“绿”而行,以高含“绿”量助推高质量发展。铜仁充分利用好“松桃苗族自治县和大龙开发区国家级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等示范基地机遇,持续强化冶炼废渣、煤矸石、粉煤灰、二氧化锰渣、酒糟、铁合金渣等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铜仁高新区成功获批国家级绿色园区,贵茶集团、旭晶光电成功获批为国家级绿色工厂,大龙经济开发区《循环经济+多元共治+智慧管理无废园区模式》成功入选“无废园区”典型案例(全国共9个)。
与此同时,深入实施清洁能源电力装机倍增工程,积极发展水电、风电、光伏发电、地热能等新能源产业。2024年,铜仁统筹风电、光伏资源市场化配置,同步引进配套上下游企业,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开工建设思南大坝场风电场等项目11个,建成投运万山鱼塘风电场等项目7个,新增装机容量52万千瓦,总装机容量430.6万千瓦,实现产值102.6亿元、增长18.2%。
清洁能源。
逐绿前行,产业兴城。铜仁还加快企业数字化改造、网络化连接,推动大数据赋能新型工业化,培育了工业领域融合标杆项目7个,示范项目53个,带动企业103户,引导贵州威顿催化技术有限公司、贵州铜仁市科创机械设备实业有限公司等72户企业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改造,并同步启动智慧园区建设工作,目前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碧江高新区和万山经开区已启动智慧园区建设。
数据是奋斗者最好的见证。过去一年,铜仁围绕“双千双百”战略目标,实施“生态工业十大突破行动”,工业投资增长21.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2%,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7家。
以高质量的绿色供给激发绿色新需求,铜仁新型工业化以绿色为笔,在武陵山区绘就发展长卷。未来,这座城市将继续深耕绿色发展理念,以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以生态赋能经济增长,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产业与生态协同共进的时代答卷。(作者:葛永智)
编辑:李翼
二审:王懿
值班编委:张璇月
总值班:勾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