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怒溪镇 “两清两改两治理” 共建和美乡村
走进江口县怒溪镇骆家屯村,清澈的溪流穿村而过,整洁的硬化路连通家家户户,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里,村民们正忙着打理自家的“微花园”。而在一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
“以前很多村民房前屋后到处都是杂物,夏天蚊虫多得吓人。”正在清扫门前道路的村民汪元珍说,“现在不一样了,家家户户抢着收拾,谁家要是脏乱差,自己都觉得脸上挂不住。”
这样的变化,源于怒溪镇今年开展的“两清两改两治理”专项行动。这项以“清理农村断垣残壁、清理农村乱堆乱放,改厕、改圈,治理农村污水、治理农村垃圾”为主要内容的民生工程,正在让怒溪镇焕发新的生机。
“刚开始推进工作时,群众不理解,觉得是‘面子工程’。”怒溪镇主要负责人回忆。为此,该镇党委创新工作方法,采取“党员带头、示范引领、全民参与”的模式,在全镇12个村(社区)同步推进。
在龙眉村,老党员雷汝明主动拆除了自家影响村容的柴棚;在棉花村,村委会副主任刘志杰主动上门帮助独居老人清理房前屋后;在怒溪社区,妇女主任余明艳组织起“巾帼清洁队”,每周义务清扫公共区域……
该镇通过院坝会、村民小组会等形式,让群众自己议、自己定、自己干。全镇累计召开群众会80余场次,收集意见建议156条,修订完善村规民约12份。
“一个土坑两块板,三尺土墙围四边”。这是过去怒溪农村厕所的写照。在“两改”工作中,镇党委把改厕作为重中之重。
“政府补贴3000元,我自己出了800元,现在用上了冲水马桶,干净又方便。”骆家屯村村民刘昌华介绍着他家改造后的卫生间。目前,怒溪镇已完成卫生厕所改造3241户,普及率达76%。
与此同时,畜禽圈舍改造也在同步推进。在田坝溪村养殖大户莫乔友的养殖场,新修建的堆粪池将粪污变废为宝。“既解决了污染问题,产生的粪污还能用来做有机肥,一举多得。”莫乔友笑着说。
为防止整治工作“一阵风”,怒溪镇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在怒溪社区,墙上的“环境卫生红黑榜”引人关注,居民们积极履行环境卫生责任,自觉维护庭院及周边环境整洁。
“被评为‘清洁示范户’不仅能上红榜,还能用积分在‘垃圾积分兑换超市’兑换生活用品。”棉花村党支部书记贺浩介绍,这种激励机制让村民更加有热情参与。
该镇还在“活力怒溪”微信公众号内公布了监督热线,村民发现环境问题可以反馈到镇,相关责任部门必须在24小时内响应处理。
环境改善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在骆象村新建的集体经济茶叶加工厂里,工人们正在调试新引进的清洁化生产线。“好生态才能种出好茶叶,我们村的茶叶通过了欧盟标准认证、有机认证。”骆象村党支部书记阙从汗拿起一盒新包装的梵净翠芽介绍,“这款茶现在卖到浙江、上海,最高卖到1680元一斤 。”
更令人欣喜的是,生态茶园还带动了产业链延伸。在骆象村强村富民工坊,已建成抹茶后端食品无尘车间1座、“抹茶+”系列产品生产线2条;在茶园中,茶树下套种鹿茸菇,成功探索出“冬季茶园经济”的路子,推动传统茶产业延链、强链、补链,让茶叶产业从单一种植向全链条升级……(路溪)
编辑:李翼
二审:王懿
三审:张璇月
总值班:郝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