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让更多撂荒地变成“丰收田”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中心 本地新闻

铜仁:让更多撂荒地变成“丰收田”

2025-07-09 10:24
投稿:trwz001@126.com  

盛夏时节,松桃苗族自治县大路镇大路村的千亩鲜食玉米基地里,饱满的玉米棒子压弯枝头,村民们穿梭其间忙着采收,一派丰收景象。谁能想到,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曾是荒废十余年的撂荒地。如今,通过复耕复种和产业发展,这里不仅重新焕发生机,更成了助农增收的“致富田”。

1.webp

2.webp

“地荒了10多年,村里动员复耕后,每亩每年能拿400元流转费,农忙时来基地干活每天还能挣60到80元,日子越来越有奔头。”村民刘广一边采收玉米,一边算起增收账。

大路村采取“村集体+家庭农场”模式,由政府统一提供种苗、技术支持并实行订单收购,让农户安心种、放心卖。目前,全村整合上千亩土地发展鲜食玉米,带动8个家庭农场,年收入预计达220万元。村党支部书记杨通鹏介绍,通过“保姆式”服务和订单种植,已发放土地流转费38万余元,支付群众劳务工资90余万元,务工群众年人均增收超5000元。

3.webp

4.webp

这片土地的蜕变,源于大路镇2023年启动的“撂荒地清零行动”。“我们通过‘自身排查+卫片图斑反馈’,对全镇撂荒地全面摸排整治。”大路镇副镇长杜鹏飞说,2023年以来,全镇累计复耕撂荒地2000余亩,其中鲜食玉米和辣椒各1000亩,既守住了耕地红线,又实现了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5.webp

大路镇的实践是我市耕地保护工作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我市采用“卫星遥感+地面核查”方式,精准锁定撂荒地位置,建立180万亩耕地后备资源库,为复耕提供保障。同时,严控建设项目占用耕地,对重大项目实行“占补平衡”,并开展动态巡查,坚决遏制乱占耕地行为,多管齐下筑牢耕地保护防线。

近两年,全市新增耕地17.02万亩,超额完成省级下达任务。目前耕地保有量达523.84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350.51万亩,均超考核指标。

6.webp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健全耕地保护责任体系,形成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机制。严格管控耕地用途,按期完成林耕置换和耕地恢复任务,守牢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通过‘人防+技防’严防耕地‘非粮化’,让更多撂荒地变成‘丰收田’‘致富田’,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铜仁市自然资源局党委委员唐睿表示。(记者:刘雨 何浩然

 

 

编辑:李翼

二审:杨胜花

三审:蒲智

总值班:勾文明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