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果蔬产业奏响乡村振兴“三部曲”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果蔬产业作为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的重要特色产业,正日益展现出强大的活力与潜力。它不仅丰富了城区民众的“果蔬”篮子,更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引擎,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让我们一同走进沿河,探寻其果蔬产业的发展密码。
蜂糖李管护培训:开启产业提质增效新篇
夏季,阳光洒在沿河自治县泉坝镇算子村的蜂糖李种植基地,一颗颗饱满的蜂糖李挂满枝头,散发着诱人的果香。近日,这里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培训活动。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的薛华柏、黄振宇两位研究员深入基地,为40余名种植户传授蜂糖李管护技术。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泉坝镇水田河谷蜂糖李基地蜂糖李挂满枝头。
培训现场,专家们耐心讲解,从蜂糖李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到采后管理技术的细节,无一不包。他们还亲自示范剪枝、整形、拉枝及科学施肥等操作,手把手指导种植户掌握关键技术。种植户们围在专家身边,认真聆听,不时提问,眼神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产业发展的期待。
过去,沿河蜂糖李产业虽有一定发展,但面临着诸多问题。种植户缺乏科学管护知识,导致果品质量参差不齐,产量也不稳定。而且,产业品牌建设薄弱,市场竞争力有限。
为改变这一现状,泉坝镇积极行动,邀请专家开展培训便是重要举措之一。同时,沿河自治县农业农村局与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签订科技合作协议,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通过合作,将引进新品种,加强病虫害防治和栽培管理技术研究,提纯空心李优良品系等。
此次培训成效显著,种植户们收获颇丰。泉坝镇三坝村种植大户冉光全感慨道:“通过这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我觉得要发展好蜂糖李,管护才是关键。”另一位种植大户田仁江也表示,将把学到的技术运用到实践中,争取实现增产增收。
未来,泉坝镇计划常态化开展此类技术培训活动,进一步提升种植户的管护技能。同时,借助与郑州果树研究所的合作,优化蜂糖李品种结构,打造示范基地,培养本地技术人才,推动蜂糖李产业实现质的飞跃,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城区“菜篮子”:蔬菜产业的蓬勃之路
走进沿河和平街道枫香社区的蔬菜基地,仿佛踏入了一片绿色的海洋。茂盛鲜嫩的各种蔬菜把田地遮得严严实实,西红柿打着嘟噜,辣椒红得像火炭,黄瓜绿得要滴下来。成群的小蜜蜂在花丛中飞舞,菜农们则忙着采收新鲜蔬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蔬菜种植属“短平快”产业丰收现场。
种植户张和平一边指导工人采收,一边高兴地说:“今天还可以,西红柿批发就卖了2元一斤咯。”他身旁的工人熟练地采摘、搬运、装筐、打包,准备将这些蔬菜运往城区市场。种植户张超种植蔬菜近十年,今年种植了4.6亩左右,有花菜、卷芯菜等多个品种,他一直坚持原生态种植,只为让城区民众吃上新鲜、健康的蔬菜。
枫香社区的蔬菜种植历史悠久,早在二十几年前,这里就是铜仁早熟蔬菜示范基地,1998年还创建了“乌杨品牌无公害果蔬”品牌。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曾遇到过困境。过去,种植方式较为传统,缺乏科学指导,导致蔬菜产量和品质难以提升。而且,销售渠道单一,市场波动对菜农收入影响较大。
近年来,和平街道以党建为引领,组织民众发展蔬菜种植。通过科学选种、科学育苗、科学管护,以及抱团发展等形式,不断优化产业发展模式。同时,加强与城区市场的对接,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让蔬菜能够顺利走向市场。
如今,枫香社区的蔬菜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每天采收量可达4万至5万斤,一部分批发给县城各蔬菜摊点,一部分由种植户自己上街售卖。社区还通过发展蔬菜种植,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居民张涛满意地说:“社区一年四季都有人种植蔬菜,只要勤快,有干不完的活,每天工资100多元,活轻松,还照顾了家庭。”。
未来,和平街道将继续强化党建引领,进一步完善蔬菜产业发展链条。加大科技投入,引入更多优质品种,推广绿色种植技术,提升蔬菜品质。同时,拓展销售渠道,打造更具影响力的蔬菜品牌,让这片城区“菜篮子”更加丰盛,为民众持续增收提供更坚实的保障。
“果”篮子供应基地:水果产业的致富密码
在沿河沙子街道米溪村的葡萄种植园里,连片的葡萄绿意盎然,一串串颗粒饱满的葡萄从藤蔓间探出头来,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丰收的希望。果农何朝贵正在园中忙碌,他仔细地为葡萄疏果、除草,精心呵护着每一株葡萄藤。
葡萄种植园里。
“近期是葡萄管护的关键时期,每一步都关系着葡萄的品质和甜度。”何朝贵介绍,今年他种植了巨峰、夏黑等多个品种的葡萄,还有10亩蓝莓,精心管护后的葡萄亩产可达2000斤,产值预计50余万元。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他还在葡萄园里套种了10余亩西瓜。
米溪村地处沿河街道南部,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一直致力于打造城区“果”篮子供应基地。但曾经,这里的水果产业也面临诸多挑战。品种老化、管理粗放,导致水果病虫害严重,产量和品质都不理想,市场竞争力不足。
为了改变现状,米溪村通过“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整合资源,引进先进技术和优质品种。加强田间管理,推行精细化作业,从施肥、修剪到病虫害防治,每个环节都严格把控。同时,积极拓展销售渠道,与城区市场建立紧密联系。
如今,米溪村的水果产业蒸蒸日上。葡萄品质好、口感佳,一到丰收期便十分畅销,深受消费者喜爱。当地村民依靠种植水果,走上了乡村振兴的致富路,米溪村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葡萄村”。
展望未来,米溪村将继续深化“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扩大水果种植面积,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加强品牌建设,提升水果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同时,探索发展水果深加工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让水果产业成为村民致富的长效引擎,为乡村振兴绘就更加绚丽的画卷。
沿河的果蔬产业,正以蓬勃之姿,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精彩篇章。从蜂糖李的管护培训,到蔬菜产业的“菜篮子”建设,再到水果产业的“果”篮子打造,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当地政府、农户和科研人员的心血。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沿河果蔬产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为当地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作者:施平)
编辑:李翼
二审:石兰
三审:肖霞
总值班:勾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