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铜仁|中国劳动保障报关注铜仁:驻外劳务协作站精准服务务工老乡
原文刊登在中国劳动保障报7月8日二版综合新闻头条。
“接待日”解烦忧 “妈妈岗”助增收——贵州铜仁驻外劳务协作站精准服务务工老乡
“1个省总站+3个市级站+15个县级站”是贵州省铜仁市省外就业服务的一张“金字招牌”。今年,铜仁市人社局出台《推动驻外劳务协作站提质增效的八条措施》,巩固和提升跨省劳务协作联盟,健全驻外劳务协作站体系,优化驻外劳务协作站稳岗就业服务功能,牢牢稳住外出务工基本盘。
设置“站长有约”接待日 诉求直通快车道
“真的太感谢田站长了,帮我解决了孩子上初中的大难题!”近日,贵州籍务工人员任杨飞激动地说。原来,任杨飞在温州务工多年,一直为孩子入学问题发愁。铜仁市驻温州劳务协作站站长田晓兵在一次接待中,得知了任杨飞的困境,他第一时间与有关部门沟通联系,详细了解了当地的入学政策和所需材料,帮助任杨飞的孩子顺利入学。
像任杨飞这样的例子并非个例。一直以来,铜仁市驻温州劳务协作站致力于为铜仁籍以及贵州籍务工人员解决实际困难,除了子女入学问题外,还在就业、权益维护、技能培训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劳务协作站定期组织政策宣讲会,为务工人员解读当地的就业、教育、住房等政策,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
今年以来,铜仁市各驻外劳务协作站创新建立“站长有约”接待日制度,将每周五设为固定接待日,提前将接待时间、预约联系方式等信息,在外出务工工友群、老乡群等微信群广泛发布,接待事项包括进厂务工、政策咨询、劳动维权、子女入学等相关事宜。
来自贵州省沿河县的田碧强和3名同乡于2023年在江苏省如皋市某建筑工地工作5个月,用工单位以甲方未结算为理由拖欠其劳动报酬5.2万元,田碧强等人多次讨要无果。今年4月,他们主动联系到贵州省驻江苏省劳务协作总站,反映欠薪情况。总站负责人一边收集考勤记录等证据,一边联系当地劳动监察部门和项目总承包方沟通协调。经过积极斡旋和劳务站法律顾问的专业指导,双方最终达成一致,甲方结清了田碧强等人的劳动报酬。
“站长接待日”的设置,有效畅通了沟通渠道,让问题能够发现在一线、解决在一线,增强了老乡的归属感和信任感。今年以来,“站长接待日”共接待服务并推荐贵州籍老乡成功就业1281人次,协调贵州籍务工子女就近入学5人,协助化解劳务纠纷4起,追回劳动报酬6.2万元,维权成功率达100%。
开发灵活就业“妈妈岗” 带娃增收两不误
在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瓯北街道堡一村,来自铜仁市碧江区坝黄镇的曹利群在家做起穿鞋带的手工活。“这份工作让我能把手工活带回家做,在家照顾小孩的同时,每月都能挣3000元到4500元。不仅减轻了家庭经济压力,也让我重拾了职业自信,感谢铜仁市驻温州劳务协作站的帮忙!”曹利群高兴地说。
在此之前,跟着丈夫来温州务工的曹利群作为全职妈妈,在出租屋照顾两个小孩,只能靠丈夫每月5000元的收入维持生活,家庭经济十分困难。为解决燃眉之急,曹利群来到铜仁市驻温州劳务协作站寻求帮助,站长田晓兵经过多方对接,帮助曹利群找到一家鞋厂穿鞋带的工作。在曹利群的带动下,30多位和她一样因带小孩而无法外出工作的居家妇女实现了灵活就业。
“我们会持续关注在温贵州籍务工人员的需求,切实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让大家在温州感受到家的温暖。”田晓兵表示,铜仁市驻温州劳务协作站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不断优化服务,助力更多贵州籍务工人员在温州安心工作、幸福生活。
为满足全职妈妈的就业需求,铜仁市驻外劳务协作站积极对接驻地用工企业,协调企业拿出适合居家做的手工活,帮助她们走出“顾家”与“挣钱”的两难处境。这一举措,也是劳务协作站精准服务、创新思路的又一体现。目前,铜仁市驻外劳务协作站共协调驻地企业开发“妈妈岗”150个,务工家庭月增收2800元,132名妇女实现“带娃增收两不误”。
劳务协作站不仅是“就业桥梁”,更是漂泊他乡务工人员的“贵州屋檐”。铜仁市驻外劳务协作站通过扎实的“娘家人”服务和一系列创新举措,不仅拓宽了就业渠道,更传递了家乡的关怀与温暖。(作者:李华)
编辑:李翼
二审:石兰
三审:肖霞
总值班:勾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