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龙:发展热土展新颜
园区企业不断汇聚,居住环境不断改善,一条条道路不断拓宽延伸……工作生活在大龙开发区的人们,每天都能深切感受到这座城的日新月异。
航拍大龙。
近年来,大龙开发区锚定“打造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高地、建设千亿级产业园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战略目标,在聚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深度聚焦民生福祉增进与城乡品质提升。通过大力实施精准招商引资,不断夯实产业根基;持续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擦亮城乡生态底色;全面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升级,切实改善群众居住条件;系统推进道路交通网络优化,畅通区域发展脉络……一系列举措协同发力,推动大龙开发区在产业兴、城乡美、百姓富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全力建设宜居宜业的幸福龙城。
箱包生产车间。
大龙开发区坚持领导带队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精准有效推进产业招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汇聚起的153家工业企业,构建起新能源电池材料、劳动密集型轻工等优势产业,呈现出主导产业明晰、首位产业突显、纵向成链、横向成群的良好产业发展态势,带动当地及周边万名群众实现就业增收。
“在这里务工离家近,方便照看小孩读书,每月还能拿到3000元左右的工资收入。” 在大龙开发区劳动密集型轻工产业阳光箱包务工的刘紫娟笑着说。作为新市民,她来到该公司已近4年,在这里找到了专属于自己的增收舞台,日子过得踏实又红火。
沿路打造的蔬菜种植基地。
交通网络的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在鲢鱼塘村,村民吴发忠依托不断优化升级的交通条件,重拾了蔬菜种植的创收之路。据悉,此前他的种植基地通行道路未硬化,一旁的舞阳大道也未规划建设,种植的苦瓜、西红柿等蔬菜,常因道路凹凸不平在运输中受损,卖相不佳导致滞销亏损。无奈之下,他只好放下这份事业,选择外出务工补贴家用。
去年,舞阳大道建成通车,吴发忠重新开启的蔬菜种植创收路,有了新的打算。“以前交通条件不好,运出去的蔬菜多数都损坏了。现在完全不担心这个问题,顾客一个电话,马上现采现摘送到手里,新鲜得很!”吴发忠高兴地说道,“明年打算只种植苦瓜和丝瓜,方便管理,提高品质,进一步扩大规模。”
村民吴发忠。
沿着G320国道走进大龙社区第二居委会,映入眼帘的是一派崭新的生活图景:外墙色调协调统一的居民楼下,休闲广场、篮球场、娱乐室等休闲设施一应俱全,居民或围坐一起话家常,或沿着小区步道散步,社区生活惬意美好,充满了烟火气与幸福感。
“1964年来大龙时,这里是一片一片的石头山,当时我们住在简陋的工棚房,除了上班,还要忙着打石头、修房子。现在不一样了,生活环境越来越好,出行条件越来越便利,什么都在往好的变。”在大龙开发区生活了60多年的齐金莲,谈起家门口的变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漂亮的楼房。
环境的蝶变,最直接的受益者是工作和生活在此的群众。崇滩大桥桥头小区经过改造焕然一新,绿化区、停车区等区域布局合理,环境进一步提质;一旁的滨江公园虽小却精致,健身设施齐全,成为崇滩大桥桥头小区及附近村居群众休闲健身的好去处,一股健身之风悄然兴起。
“以前出门全是泥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出行条件差得很。住的地方条件也艰苦,那一片住户就只有一个距离较远的厕所可用,太不方便了。”住在崇滩大桥桥头小区的张学成,回忆起以前的生活条件满是感慨。但说起现在的生活,他满脸赞叹:“现在各方面都好得很呐!别看我年纪大,每天都在坚持锻炼,早上沿着宽敞的道路慢跑3个多小时,晚上带着音响在滨江公园跳广场舞,就想把身体锻炼好,好好享受当下的好生活。”
滨江公园里的广场舞。
在大龙开发区,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如同涓涓细流汇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每一个在这里奋斗、生活的人,都真切体会到发展带来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展望未来,大龙开发区将继续砥砺前行,以更多实实在在的新变化、新成效,持续滋润群众的生产生活,让宜居宜业的龙城画卷更加绚丽多彩。(作者:姚婷)
编辑:罗思
二审:杨胜花
三审:蒲 智
总 值 班:勾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