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官和:淫羊藿产业方兴未艾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中心 区县动态 江口县

江口官和:淫羊藿产业方兴未艾

2025-07-10 10:48 来源:铜仁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trwz001@126.com  

走进江口县官和乡,一幅层峦叠翠、生机盎然的画卷映入眼帘,在这片绿荫深处,成片的淫羊藿正舒展枝叶,其蓬勃的生命力不仅点亮了林下空间,更悄然为这片土地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官和乡,正以“守绿、活绿”的生动实践,谱写一曲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富民乐章。

1

“一点绿”助推产业兴

淫羊藿又称“仙灵脾”,是传统中药材,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官和乡位于武陵山脉梵净山南麓,森林覆盖率达80.02%,林地资源丰富,为发展淫羊藿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近年来,官和乡依托自然资源禀赋,积极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发展以林下淫羊藿为主导的特色中药材产业。截至目前,林下淫羊藿种植面积已突破3500亩,实现各村(社区)全覆盖,今年计划新增800亩。

“林下淫羊藿产业已成为我乡规模最大的支柱产业,我们以此为主导,构建‘1+1+N’产业布局,为全乡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官和乡乡长谭守林介绍道。

2

“1+1+N”产业布局,是以淫羊藿产业为主导,各村(社区)因地制宜发展至少1个特色产业和多个其他产业的发展布局。

该乡围绕淫羊藿产业建立的劳务公司、农机合作社等,已成为当地有规模、见效益的特色产业。这个“不砍树、不毁林、不占良田”的绿色产业,已经成为当地发展的支柱与“底气”。

“三股绳”拧紧致富链

为保障收益,官和乡积极推行“企业+合作社+农户”三方联动发展模式,企业负责提供技术、种植标准和业务指导;合作社负责组织劳务并对接企业;农户则参与种植、管护等生产环节,三方优势互补,有效破解了“怕风险、缺技术、愁销路”的难题。

“我们与企业建立‘订单生产、保底收购’的合作模式,进一步降低了种植风险,解决‘种出来卖不掉、卖不上价’的后顾之忧,最大程度保障收益,有效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这份‘保底订单’,给种植户吃下了‘定心丸’,让他们敢于投入、放心种植。”官和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熊浩说道。

3

该乡还引进国药集团在当地建立标准化种植基地,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定期邀请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开展淫羊藿种植管护技术培训,不断提升种植管护专业化水平,为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去年,该乡两个村率先采收,带动村集体增收31.9万元;今年8月,5个村(社区)将进行全面采收,预计带动村集体增收860余万元,“生态优势”到“经济优势”的转化正在加速实现。

家门口捧起“幸福叶”

当前,林下淫羊藿已成为官和乡带动群众增收的第一产业,年均带动群众就近务工3.2万人次,发放劳务工资290万元。

“看到效益好,群众想种但不懂技术。”谭守林说,“我们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产业专班,提供选址、栽种、管护、采收全链条服务,专班直接对接种植户,手把手解决问题,还组织现场观摩答疑,打消农户的顾虑。”

4

种植大户贺长文的转变是产业发展的写照。“以前务工挣点钱,看到效益这么好,就琢磨着自己干。有政策支持,又有技术指导,我流转了100亩林地,准备种植淫羊藿。”贺长文信心满满地说道。

目前,像贺长文这样在政策技术吸引下投身种植的大户已有5户,规模超400亩。群众在家门口吃上“生态饭”。

产业的繁荣,不仅鼓了腰包,更激活了乡村活力。青山绿水间有了蓬勃的产业支撑,年轻人返乡有了新盼头,生态保护的内生动力也更加强劲。林间摇曳的淫羊藿,不仅是珍贵药材,更是点燃官和乡发展希望、照亮乡村振兴之路的“绿色火种”。(记者:刘雨 通讯员 姚田松)

 

编辑:罗思

二审:杨胜花

三审:蒲   智

总 值 班:勾文明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