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绿色金融“解锁”生态产品价值密码
晨光为梵净山镀上金边,云雾漫过林海,山风携着草木芬芳。这片土地曾因“山高林深”让生态宝藏蒙尘,直到绿色金融如钥匙,才得以解开其价值密码。
铜仁作为贵州唯一整市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的城市,这些年始终坚持把全市作为一个整体生态产品,将其价值实现作为发展绿色生产力、推动兴业强县富民的重要抓手,推动绿色金融打开绿水青山蕴藏的“价值密码”,让良好生态环境变成了群众的“幸福不动产”和“绿色提款机”。
2022年至2024年,铜仁市绿色贷款余额年均增长17.09%,截至2025年3月末,全市绿色贷款余额达398.53亿元……这一组亮眼数据的背后,是铜仁依托梵净山生态“聚宝盆”,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主线,编织绿色金融服务网络所取得的显著成效。
聚焦全市绿色产业这片“责任田”,铜仁围绕省委改革办《铜仁市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出台《铜仁市深化绿色金融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搭建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领导小组、“绿色权益+绿色金融”等系列协作机制,形成覆盖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领域的政策“四梁八柱”,让更多经营主体喝上绿色金融的“活水”。
我市持续运用“窗口指导”校准金融机构服务方向,将绿色金融等信贷政策执行情况纳入宏观审慎评估,结合实际优化绿色金融评价机制,积极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箱”,为银行机构注入低成本资金“源泉”,目前国有大行为碳减排项目授信13.27亿元贷款,地方法人银行运用再贷款资金发放12.67亿元绿色生态贷款。某国有大行信贷部经理表示:“有了这些政策和工具的支持,我们更有底气和动力去为碳减排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助力生态保护。”
金融服务与产品创新更是让不少市场主体受益。我市推动辖区银行机构设立“绿色金融管理部门”,提供“四个优先”服务。同时,积极指导辖区银行机构推出“绿色信贷+绿色支付+绿色消费”模式,量体裁衣开发“冷水鱼贷”“生态茶叶贷”“梵净生态信用卡”等产品,让每一座青山都可“估值”,每一条溪流都能“生金”,每一片森林都能“出彩”。
走进江口县,漫山的生态茶园满目翠绿,工人们正在对茶叶进行管护,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茶园旁的合作社办公室里,工作人员正通过线上平台办理“生态茶叶贷”的续贷手续,便捷的流程让他们省时又省力。在梵净山脚下的冷水鱼养殖基地,清澈的鱼塘里,鱼儿欢快地游动,养殖户们正用手机查询着“冷水鱼贷”的还款计划,安心又踏实。
江口县位于世界自然遗产梵净山脚下,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国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全省首批5个生态产品价值机制试点县之一,该县立足丰富自然资源和优越的生态禀赋,深入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发展”试点工作,创新推出“梵净生态账户”,作为授信额度提升、贷款利率优惠、存款产品定制、金融服务绿色通道等金融价值运用依据,有效打通生态—金融—经济之间的“转换器”,夯实生态底色,赋能绿色发展。
在市金融部门的积极推动下,江口县不断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金融渠道,通过建立生态产品价值评估体系,让原本难以量化的生态资源有了“定价依据”。如梵净山周边的林地资源,经专业评估后,经营主体可凭此获得相应的信贷支持,有效盘活了生态资源。
“以前啊,这漫山的树就是看着好看,想搞点林下种植、养殖,手里没本钱,银行也不认可这林子能当抵押物。”梵净山周边林地经营户李先生说道,现在不一样了,有了生态产品价值评估,他的几百亩林地估出了不少钱,凭着这个评估报告,银行给他贷了款,他还用这笔钱种上了中草药、养了山鸡,一年下来纯利润能翻一番。 贵州佳里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培育推广种植高产量、高淀粉红薯,配套建设淀粉厂、红薯调料包生产厂,“陈薯”粉日均销量5万单,年销售额超8亿元,产值16亿元,小红薯变成了大产业,几年间积累了320个生态积分,实现了贷款额度提升、利率下降,每年节省利息支出25.5万元,更推动了县域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的绿色转型。
据铜仁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负责人介绍,建档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绿色、有机、环保原材料,组织员工参与植树造林、水源地保护、生态修复等活动,库存绿色商品、新能源车辆、绿色资产等都可以获得“梵净生态账户”积分。
目前,全市建成“生态账户”11.44万户,运用生态积分放贷93.12亿元,惠及8.23万户市场主体,为客户节约6315万元。该做法入选2023年度全国地方深化改革典型案例,被《人民日报》评价为:贵州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缩影。
发展绿色金融,是践行“两山”理念的“转换器”。铜仁还大力发展生态权益交易市场,探索林业碳汇、碳票资源管理机制,推动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等市场化交易,完成贵州省首张碳票交易,实现活立木数字资产证交易204笔,金额15.45万元。碧江区在探索绿化景观、道路清扫、建筑施工等用水中,优先配置再生水,年均环卫、绿化用水量80万吨,每年可节约水费436万元,腾出的指标还可以交易,不仅节约成本,还创造新的价值。
此外,我市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项目,通过设立绿色产业发展基金,吸引各类资本投入生态修复、清洁能源开发等领域,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注入了多元活力。
如今的铜仁,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绿色金融如同一条纽带,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让铜仁在守住“两条底线”的同时,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下一步,我市将加快推进“生态融资价值指数”应用,持续推动“梵净生态账户”扩面增量与提质增效,让绿色金融成为撬动铜仁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支点”,助力生态环保与经济发展共绘美好蓝图。(作者:王浩 胡娅)
编辑:罗思
二审:杨胜花
三审:蒲 智
总 值 班:勾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