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筑梦润乡土 推普课堂育新苗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中心 本地新闻

青春筑梦润乡土 推普课堂育新苗

2025-07-14 15:47 来源:铜仁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trwz001@126.com  

青春筑梦润乡土 推普课堂育新苗

——铜仁幼专学子以多维教学播撒语言文明之光

为深入贯彻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战略,推动普通话在乡村地区的普及与应用,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向阳花开·为仁筑梦”三下乡实践团队走进旗山社区,开展“希望小课堂”暑期支教活动。团队以普通话推广为核心,将民族团结教育、法治知识普及、折纸创意教学、书法艺术教学深度融合,通过沉浸式、场景化教学,为乡村儿童打造语言学习与文化浸润并重的成长平台。

图片1

图为志愿者到达希望小课堂图

推普+民族团结:共绘中华同心圆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在民族团结小课堂上,志愿者带领孩子们用标准普通话学唱经典民歌,教室里歌声嘹亮。课程以“同讲普通话,携手进小康”为主题,通过“民族文化故事会”“方言与普通话趣味转换”等形式,将语言学习与民族文化认知紧密结合。志愿者用普通话讲述各民族英雄故事,孩子们则模仿着标准发音,分享自己家乡的传统习俗。

图片2

图为志愿者开展民族团结小课堂教学

推普+法治教育:筑牢成长防护网

为让抽象的法律条文变得通俗易懂,团队创新推出“法治情景剧+普通话教学”模式。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专题课堂上,志愿者用标准普通话演绎《校园拒绝欺凌》《网络安全小卫士》等情景剧,并邀请孩子们参与台词配音。通过逐字逐句纠正发音,孩子们不仅掌握了“隐私权”“监护人”等法律术语的规范表达,更学会用普通话清晰阐述自我保护的方法。志愿者还设计了“法治绕口令”挑战,如“学法用法不害怕,守法护法靠大家”,将法律知识与普通话练习巧妙结合。课后,志愿者们化身“普法小使者”,用普通话向家长讲解课堂所学,让法治意识与规范用语在乡村家庭中同步传播。

图片3

图为志愿者进行未成年人保护法讲解

推普+折纸创意:指尖跃动语言趣

“大家看,先将正方形纸对折成三角形,注意对齐边缘哦——”折纸课堂上,志愿者手持彩纸,用清晰的普通话讲解每一个步骤。“‘对折’‘压平’‘翻折’,这些词语要读准声调,才能跟上节奏呀!”志愿者特意放慢语速,让孩子们在模仿发音的同时,理解折纸术语的含义。从基础的“青蛙跳”到进阶的“纸飞机”“爱心礼盒”,孩子们跟着念“顶角”“中线”“对称”等词汇,小手在纸张上灵活翻动。遇到折错的地方,他们会举起作品用普通话求助:“老师,我的青蛙怎么站不稳呀?”志愿者便蹲下身,一边示范调整,一边纠正发音:“‘站不稳’的‘稳’是前鼻音,跟我读”。课堂尾声,孩子们用普通话介绍自己的作品:“这是会跳的青蛙,它能‘蹦’得很高!”“我的千纸鹤要带着‘祝福’飞向远方!”简单的折纸里,藏着语言学习的乐趣,也藏着孩子们对表达的渴望。

图片4

图为志愿者教小朋友折纸

推普+艺术教学:笔墨书写中国情 

在“三字一画”(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简笔画)课堂上,语言文字与艺术素养培养深度融合。书法课上,志愿者用普通话讲解汉字演变历程:“从甲骨文到楷书,每个汉字都承载着中华文明。”从简笔画过渡到象形文字时,志愿者重点讲解“日、月、山、水、木”等字的起源,孩子们边听边用普通话说出字形特点,随后拿起毛笔实践书写。他们眼神里充满对汉字的好奇,让每一个笔画都赋予了学习的意义。

图片5

图为志愿者教小朋友写毛笔字

推普进万家:让乡音融入时代声

除课堂教学外,团队还开展“推普进家庭”“推普小广播”等延伸活动。孩子们化身“推普小老师”,用普通话教家长读新闻、念儿歌;志愿者在村广播站开设“普通话微课堂”,通过情景对话、绕口令等形式,带动村民学说普通话。一位村民感慨道:“以前总怕说不好普通话闹笑话,现在跟着孩子一起学,敢开口、敢交流了!”

图片6

图为志愿者教家长们学绕口令

这场融合文化传承、法治教育与艺术培养的推普实践,不仅提升了乡村儿童的语言能力,更让普通话成为连接文化、传递知识的桥梁。未来,铜仁幼专“向阳花开·为仁筑梦”团队将持续深耕推普工作,用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让标准的“中国话”在乡村大地绽放新的光彩。

 

编辑:徐霜

二审:申逸恺

三审:谭霜

总值班:王能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