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幼儿师专“三下乡”实践团走进苗王城:以青春之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近日,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教学部“向阳花开·一路‘铜’行”暑期“三下乡”实践队走进被誉为“千里苗疆第一寨”的松桃苗族自治县苗王城,通过文化探秘、资源调研、新媒体宣传等实践活动,从文旅发展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建设者”,为苗乡文旅融合注入青春动能。
解码资源:从古寨底蕴中挖掘发展密码
苗王城始建于明洪武初年,600余年的历史沉淀使其成为集军事文化、红色记忆与苗族风情于一体的“活态博物馆”。实践团队首站探访当地酒坊,了解到苗乡人民巧用高温气候作为酿酒催化剂,将自然条件转化为特色产业优势,推动“苗家米酒”成为文旅融合的重要载体。在红色资源调研中,团队发现苗王城依托土地革命时期红军活动遗迹,打造西部影视拍摄基地,通过“红色故事+苗族风情”的创新叙事,让红色文化焕发新活力。
“这里每一条巷道、每一座吊脚楼都是历史的见证。”实践队员李同学表示,苗王城的军事防御体系(如11条迷宫式巷道、6座兵寨)、非遗文化(苗绣、绝技表演)和自然景观(水环三面的悬崖峭壁、风雨桥),共同构成了文旅开发的核心资源库。
创新传播:新媒体赋能苗乡文旅声量
为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实践团队聚焦“文旅融合”与“数字赋能”两大方向,联合苗王城景区管理团队开发宣传方案。队员们通过实地走访景区工作人员,提炼出“古寨探秘+非遗体验+红色研学”的特色旅游路线,并利用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渠道,发布《苗王城的千年密码》系列宣传内容,生动呈现苗王故居、悬棺葬遗址、南长城残垣等景点背后的历史故事。
“我们不仅要讲好苗王城的故事,更要让故事‘走出去’。”团队指导老师介绍,实践期间共制作短视频12条、图文推送8篇,累计吸引超10万次网络关注,有效提升了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实践为民:构建“文旅+公益”帮扶体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团队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针对景区宣传与村民生计需求开展精准服务。清晨的苗王城入口处,队员们向游客分发宣传册,面对面讲解苗绣文创、古法酿酒等特色产品;针对寨内留守老人摆摊售卖农产品的困难,团队成员协助老人学习用普通话介绍产品,帮助其拓宽销售渠道。
“大学生帮我把猕猴桃的故事讲给游客听,今天多卖了20多斤!”村民吴奶奶笑着说。此次活动不仅搭建了“文旅+公益”的帮扶桥梁,更让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文旅发展为人民”的现实意义。
青春担当:在乡土实践中赓续文化根脉
此次“三下乡”活动,实践队员们通过实地调研、宣传推广、公益服务,既解码了苗王城的资源禀赋,也为乡村振兴贡献了青年智慧。“苗王城的每一针苗绣、每一段芦笙都在诉说文化的力量。”团队队长表示,未来将持续关注苗乡文旅发展,通过“线上+线下”联动,让更多人领略“千里苗疆第一寨”的独特魅力,助力苗族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编辑:徐霜
二审:申逸恺
三审:谭霜
总值班:王能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