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山社区竞技展风采 规范用语书写促成长
——铜仁幼专三下乡实践队特色课堂竞技活动绽放乡村教育活力
7 月 14 日,铜仁幼专 “向阳花开・为仁筑梦”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在思南县塘头镇旗山社区 “希望小课堂”,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特色竞技活动,涵盖朗诵、毛笔书法、硬笔书法三项内容。这场活动以 “技能提升 + 兴趣培育” 为核心,为社区不同年级学生搭建了展示素养和提升能力的平台,让语言文字规范教育在乡村落地生根。
朗诵比赛:用语言传递情感
朗诵比赛着重考察 “规范表达 + 情感传递”。这不仅要求同学们普通话语音标准、语流音变准确,还鼓励大家融入自己的情感去诠释作品,让语言真正成为情感的载体。
担任朗诵评委的是 3 名普通话二级甲等以上的实践队队员,他们重点从语音标准度、语势节奏感和情感表现力三个方面进行考评。在评审过程中,评委们很有教育智慧。对于低年级学生,他们既关注基础规范,更善于发现孩子们个性表达中的闪光点;而针对高年级学生,在肯定他们技能熟练度的同时,会给出具体可行的专业提升建议。
五年级学生小宇在朗诵《少年中国说》时,凭借饱满的情感张力和清晰的语流表达惊艳全场,他的普通话标准度和情感代入感得到了评委们的一致认可。不过,评委们也发现他在仪态规范性上有所欠缺。赛后,评委专门对他进行 “一对一” 指导,通过示范站姿、手势配合等细节训练,将评分结果转化为具体的提升方案,真正做到了 “以评促教、以评促学”。
图为学生朗诵比赛现场
毛笔书法:传承传统笔法
毛笔书法比赛从 “结构规范、节奏把控、布局合理” 三个维度进行考评,尤其侧重传统笔法的传承,引导学生在笔墨间感受汉字之美。
负责毛笔书法评审的是 5 名评委具备一定书法功底,他们采用 “双盲评分 + 交叉复核” 机制,对作品的点画、结构、章法进行量化打分。和朗诵比赛的评审一样,这里的评委也注重 “发展性评价”。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他们会调整评价的侧重点,让评审现场变成生动的教育课堂。
图为软笔书法比赛作品展示
硬笔书法:强调实用规范
硬笔书法比赛同样从 “结构规范、节奏把控、布局合理” 三维度考评,但更强调实用书写规范。
在硬笔书法评审时,曾出现 “规范书写” 与低学段学生 “个性表达” 如何平衡的争议。评委组当即启动 “评审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通过集体研讨加入 “学段修正系数”。这样一来,既守住了汉字规范的底线,又为低龄学生的创造性表达留足了空间。评审组组长表示:“乡村教育的复杂性,要求我们跳出标准化思维,在专业基准与弹性空间中找平衡。”
图为硬笔书法比赛作品展示
从学生的比赛与展示反馈,参与此次活动的 20 余名学生中,在普通话标准率和汉字规范书写达标率均有一定的提高。这充分体现了这种实践式教学的高效性。实践队员们表示,孩子们不仅在竞技中提升了技能,更懂得了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义。铜仁幼专带队教师也认为,这是高校服务乡村教育振兴的具体实践,既落实了推普政策要求,又探索出 “校地协同” 的教育服务模式。目前,实践队员正整理教学实践中的所感所悟,这些带着教育温度的记录,将成为连接高校资源与乡村教育需求的纽带。(文/图 旷光彩 杨禹芳)
编 辑:李翼
二 审:邓 兵
值班编委:黄 烨
总 值 班:王能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