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小工坊”蹚出强村富民路
夏日的松桃,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树叶,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光影。
注塑、喷油、移印、装配……在松桃苗族自治县孟溪镇的强村富民工坊内,热度丝毫不输室外,注塑机的嗡鸣声与流水线上的轻快节奏交织成忙碌的乐章,工人们正赶制着一批即将发往国外的泡泡玛特盲盒和迪士尼公主摆件。
据了解,该强村富民工坊整合松桃苗族自治县14个乡镇133个村的东西部协作资金,共同出资建成落户至孟溪镇矮屯村,并与乐嘉公司签下订单协议,以“企业订单+工坊生产”模式承接中高端玩具生产。
这座松桃最大的乡镇级玩具“微工厂”,每天能产出10万件单品。今年1至5月,该工坊产值已突破5800万元,其中出口订单占比60%,国内订单占40%,总订单量较去年增长近20%,且已排至年底。“没想到深山小镇的生意能和国际市场绑得这么紧。”公司负责人梁忠华翻看着订单,语气里满是感慨。如今,这个工坊已带动周边16个乡镇(街道)超1300人就业,让许多村民实现了“家门口上班”的梦想。
一直以来,针对农村留守劳动力“就业难、增收难”问题,我市累计投入2.4亿元财政衔接资金用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探索出强村富民公司、工坊、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多条发展路径,创新构建“生产在村、就业在村、增收在村”的就业服务体系,通过盘活农村闲置学校房屋土地、易地扶贫搬迁点门面、党群服务阵地,收集并建立劳动密集型企业订单、村级供需清单,引导有条件的企业把生产加工环节布局到村,由强村富民工坊进行接单、派工,实现送订单到村、送就业到户、送技能到人,推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资。
在德江县,“村集体经济合作联社+企业+工坊”的组织方式成效显著。该县依托闲置房屋、服务阵地、安置点门面等资源,在每个乡镇(街道)分别打造2—3个村集体参与的强村富民实体工坊,并选派22名科技特派员实施技术指导,推动工坊高效运营。截至目前,全县成立强村富民公司22家,发展项目175个,经营性收入9000余万元;打造强村富民工坊53家,经营性收入达1亿元,为当地留守劳动力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
深入实施“强村富民”行动,产业发展是重中之重。铜仁坚持因地制宜,培育具有持久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主导产业。目前,全市培育打造生态茶、生猪、蔬果、牛羊、家禽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以及抹茶、红薯、肉牛、天麻、冷水鱼等特色优势单品。今年上半年,铜仁市实现生产总值856.4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9%。
玉屏侗族自治县茅坪村岐山坡组的樊厨工坊,是民俗特色与产业发展结合的典范。远远望去,整个工坊民俗文化浓郁,与田园、河流、村庄构成一幅水墨画卷。人来人往的热闹场景,既带动了当地餐饮、手工艺等产业发展,也让留守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实现了就业与乡村旅游的双赢。
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铜仁充分利用好山好水好生态,推动特色产业向集群化、链条化发展,不断推动“强村富民”行动走深走实,助推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
时下,走进江口县民和镇何坝村淫羊藿育苗育种基地,整齐排列的大棚下,一垄垄淫羊藿绿意葱茏,长势正旺。
淫羊藿喜阴,梵净山下的江口县,生态资源优势显著,为其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2023年以来,何家坝村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以“强村富民”行动为抓手,聚焦“两强两富”目标,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资源”组织模式,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国药集团同济堂(贵州)制药有限公司,创办全国最大的淫羊藿育苗育种基地“强村富民工坊”。
据了解,该工坊基地所育的苗,已带动官和、太平、德旺、闵孝等15个乡镇发展林下淫羊藿产业1万余亩,并与民和镇太平寨村、龙宿村等9个村签订订单生产保底收购协议。2024年,各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50余万元,年收益20余万元,间接带动群众务工增收1000万元以上。
如今,铜仁市的强村富民工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全市已建成强村富民工坊473个,带动5.5万名农村留守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2024年,全市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有593个,100万元以上的村有226个,农民收入增长到15290元。
小工坊激活大产业,微载体撑起富民梦。当下,铜仁的强村富民工坊正以蓬勃之势,让乡村更兴旺、百姓更富足。(记者:胡娅)
编辑:李翼
二审:向丽华
三审:肖霞
总值班:勾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