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大地的绿色蝶变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中心 本地新闻

黔东大地的绿色蝶变

2025-08-02 13:00
投稿:trwz001@126.com  

在铜仁,一场静悄悄的产业革命正重塑着这座资源型城市的基因。

近年来,铜仁以“双千双百”工程为支点,撬动起新材料、新能源、生态农业与文旅融合的四大板块,在青山绿水间勾勒出一幅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壮美画卷。从“锰都”到“新能源材料高地”,从“抹茶之乡”到“世界旅游名山”,铜仁的每一寸土地都在讲述着绿色转型的传奇故事。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这座城市正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浪潮中奋勇前行。

1

锰矿深处的“点石成金”术

松桃自治县的锰矿山里,挖掘机的轰鸣与智慧矿山系统的数据流交响。这里曾是中国“锰三角”的核心区,堆积如山的锰渣一度成为生态之殇。但在贵州大龙汇成新材料的车间里,这些黑色废渣正经历着魔幻般的蜕变——经过球磨、浸出、萃取等27道工序,每吨锰渣竟能提炼出20公斤镍钴金属和200公斤电池级硫酸锰。

“我们破解了困扰全球锰行业30年的难题。”汇成研究院副院长董雄文指着全自动生产线介绍,通过与中南大学联合攻关,他们研发的硫化锰渣制备前驱体技术,不仅让废渣利用率达95%,更使原料成本降低22%。这条全球首条工业化生产线,每年可消化6万吨锰渣,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型锰矿。

在大龙开发区,这种循环经济的智慧正在产业链上延伸。能矿锰业的电解二氧化锰、红星发展的高纯硫酸锰,最终都汇聚到中伟新材料的车间,经过纳米级混合与高温烧结,变成供应特斯拉、宁德时代的三元前驱体材料。数据显示,铜仁生产的镍钴锰三元前驱体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7%,四氧化三锰占26%,电池级高纯硫酸锰更是占据全国85%的市场。

为推动锰产业高质量发展,铜仁市出台《铜仁市“富矿精开”三十条措施》,建立5000万元“富矿精开”专项发展资金,集中力量推进“152工程”。中伟新材料作为链主企业,连续两年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成为铜仁新型功能材料产业的亮丽名片。 

2

新能源版图上的“风与光”交响

松桃自治县盘石镇的山巅,48台白色风车在云海中旋转,将高原劲风转化为清洁电流。作为贵州省首个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这里的年发电量相当于10万户家庭的年用电量。而在万山鱼塘乡,光伏板组成的“蓝色海洋”与茶园相间,农光互补模式让每亩土地的收益翻了三番。

据了解,目前铜仁市正在构建“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的能源体系。全市风电可开发资源达700万千瓦,相当于3个三峡水电站的装机容量。2024年新增的52万千瓦清洁能源装机,让铜仁的绿色电力占比突破60%。

在大龙经济开发区,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的集群效应正在加速形成。数据显示,目前铜仁市聚集了87家新型功能材料规上企业,形成了以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综合回收研发利用于一体的锂离子动力电池新材料循环产业链,以高纯硫酸锰、镍钴锰三元前驱体、锰酸锂、锂离子动力电池负极用石墨等为核心的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

在大龙循环经济产业园,废旧锂电池的“重生之旅”同样震撼。贵州中伟资源循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已建成退役电池、极片预处理产能3万吨,三元黑粉冶炼产能2.5万吨,铁锂黑粉冶炼产能1.5万吨,梯次利用100MW年处理产能,同时在后端建成粗/工碳的碳化提纯工艺,实现年产1万吨电池级碳酸锂。红星电子在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深耕发展8年,如今企业年均处理1.5万吨废旧锂电池,钴镍锰回收率达98%以上、锂的回收率达95%以上,2023年红星电子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这种“城市矿山”开发模式,使大龙成为西部入选全国无废园区典型案例。

铜仁市深入实施清洁能源电力装机倍增工程,统筹风电、光伏资源市场化配置,同步引进配套上下游企业。2024年,开工建设思南大坝场风电场等项目11个,建成投运万山鱼塘风电场等项目7个,新增装机容量52万千瓦。2025年,加快建设碧江三家坡风电场等项目,推进石阡羊角山风电场、松桃大坪农业光伏电站等8个现代能源项目建设投运、并网发电,新增电力装机100万千瓦以上。

3

土地里飘香的“梵净经济”

江口县的抹茶基地里,采茶姑娘的竹篓里盛满了鲜嫩的单芽。这些经过210天遮光培育的茶叶,在贵茶集团的无菌车间里,被研磨成粒度达1300目的超细粉末。从这里诞生的抹茶,不仅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更创造了“一片茶叶换外汇”的奇迹。

“我们用制药标准做抹茶。”贵茶集团董事长王华骄指着10万级洁净车间介绍,通过欧盟481项农残检测的梵净抹茶,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是普通绿茶的10倍。据统计,2024年,铜仁抹茶产量突破1200吨,出口量达210吨,其中36吨漂洋过海抵达北美市场。

这种“绿色黄金”的产业链还在不断延伸。在江口抹茶小镇,抹茶冰激凌、抹茶面膜、抹茶家纺等20余种衍生品琳琅满目。更令人惊叹的是,当地茶农通过“保底收购+分红”模式,每亩茶园年收入突破5000元,比传统种植翻了两番。

在铜仁市思南县三道水乡贵州佳里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线上,一盒盒“陈薯”牌酸辣粉依次下线。佳里佳“陈薯”粉凭借优质的品质,销售额超7亿元,增长108.5%,成为生态食品产业的耀眼明星。“订单饱满,正在加班加点,加快生产。”佳里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蒋世芳说,佳里佳的订单春去春又回,既缘于企业自身努力,更得益于铜仁市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

近年来,铜仁市持续培育壮大生态茶、生猪、蔬菜、牛羊、家禽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现在已经形成了以生猪、蔬果、食用菌、禽蛋为主的绿色生态食品产业体系。

4

梵净山下的诗与远方

梵净山,这座新晋“世界旅游名山”,客流正不断刷新着纪录。在中南门历史文化街区,夜晚的灯光秀与非遗展演交织,单日客流量不断创新高,“中南门之夜”的话题曝光量超4亿次。

在石阡县的温泉小镇,千年地热资源正与现代康养产业碰撞出新火花。温泉水疗、中医理疗、森林氧吧组成的“健康套餐”,吸引着长三角地区的“银发族”长居疗养。这种“候鸟式”旅游,让当地民宿的年均入住率提升至75%。

铜仁市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持续开展“游铜仁·促消费·惠民生”系列活动。衍生出梵净山科普研学、中南门文化研学等研学游,拓展体旅、文旅等旅游业态。开通“支支串飞”航线,联合推出“西梵镇朱”精品旅游线路,举办梵净山马拉松、传统龙舟赛等文体旅赛事活动。梵净山、石阡温泉入选国家特色生态旅游线路重点推介景区,万山汞矿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入选全国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典型案例。

据了解,通过“旅游+”模式,铜仁市以梵净山为主,周边衍生出研学旅行、山地马拉松、温泉康养等新业态。2024年,全市接待游客量增长14.5%,旅游总收入增长15.7%,两项指标均居全省首位。

站在2025年回首,铜仁的产业版图已初现峥嵘:大龙经开区正冲刺千亿级园区,松桃锰产业基地瞄准全球资源供应中心,江口抹茶小镇规划建设国际抹茶交易中心。按照规划,到2027年,铜仁新型功能材料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现代能源装机达1000万千瓦,生态食品及健康医药产业形成百亿规模。

更令人期待的是,铜仁正在构建跨区域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在省内,铜仁市将加强与贵阳、遵义等城市的合作,融入全省发展大局。在省外,铜仁市将积极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区域,加强产业协作和经贸往来。

此外,铜仁市将继续深化与老挝沙耶武里县等国际友城的合作,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国际影响力。支持新型功能材料、抹茶、打火机、玩具等产品扩大出口规模,助推黔货出山、出海。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展销会、博览会,继续办好国际水博会、抹茶大会等系列重大展会活动,大力宣传推介特色产品,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这座曾因资源而兴的城市,如今正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在绿色转型的赛道上疾驰,展现着向新而生的蓬勃生命力。铜仁的实践证明,绿水青山不仅是生态底线,更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底气。铜仁市“双千双百”工程的实践,是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径,是一场产业转型升级的深刻变革,也是一次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探索。在未来的发展中,铜仁市将继续坚持向“新”向“绿”的发展方向,奋力谱写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记      者:张宏扬)

 

 

编      辑:李翼  

二      审:向丽华

值班编委:肖   霞

总 值 班:勾文明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