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丸子承载大梦想!铜仁学子让茶枝叶变“宝”,让畜禽更健康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中心 省内新闻

小丸子承载大梦想!铜仁学子让茶枝叶变“宝”,让畜禽更健康

2025-08-05 15:27
投稿:trwz001@126.com  

炎炎盛夏,热气蒸腾。在铜仁职业技术大学农学院大楼515室,几名学生正围坐一起,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对着屏幕讨论不已;桌面上散落着装有比小米粒还小的丸子的样品袋,袋上写着“防治畜禽肠道细菌性感染……增强机体抵抗力”——这就是茶源微丸项目团队的研发成果。

从广东女孩张梓莹怀着“用废弃茶枝叶开发替抗产品”的初心组建团队,到如今产品进入二期临床试验阶段,这群年轻学子用“变废为宝”的智慧、“靶向抑菌”的创新、“步步为营”的坚守,书写着科技助农、青春报国的时代答卷。

废弃茶枝叶里的替抗“商机”

2022年深秋,从广东佛山来到铜仁求学的张梓莹,在一次野外调研中被眼前大量废弃的茶枝叶随意堆放的景象所触动——“茶园修剪掉的低品质的茶枝叶却未被利用,太可惜了!”

彼时,国家正在养殖行业大力推行“减抗替抗”行动。“我国是世界上抗生素使用最多的国家,约54%用于养殖行业,因细菌耐药造成的经济损失超650亿元”——这组数据像针一样扎在学动物医学的她心上。“农户为了让畜禽少生病,常过量使用抗生素,最终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这是行业痛点,更是民生关切。”

1.webp (1)

罗杰老师指导张梓莹操作实验仪器。

脚下的贵州,茶山连绵、茶海飘香。2024年,全省茶园面积稳定在700万亩,居全国前列。盛产富含抑菌、促生长成分的福鼎大白茶废弃茶枝叶,却至今尚未被应用于养殖行业,这让张梓莹嗅到了“商机”。

团队组建之初的试错之路,更显这份初心的珍贵。他们先以皂苷含量高的杠板归、多酚活性强的地锦草等植物做原料,却始终达不到抑菌标准。直到检测34个茶叶样品后发现:废弃茶枝叶的天然抑菌成分含量与普通茶叶相近,每千克废弃茶枝叶收购价0.3元,价格低廉且来源稳定。“茶叶是贵州特色优势产业,把废弃茶枝叶变废为宝,既能解决养殖痛点,又能助农增收,这是多好的事!”张梓莹说,一群来自动物医学、茶叶加工、农产品检测等专业的学生,就这样因共同的目标走到了一起。

肠溶包衣液实现“靶向抑菌”

“体外实验抑菌率高达94%,但小鼠体内实验却几乎失效。”项目启动不久,团队就遭遇了“滑铁卢”。但张梓莹和队友们很快调整状态,反复观察后发现:细菌性感染多发生在肠道,而有效成分会被胃酸分解,无法到达病灶。这意味着,必须给丸子穿上一层“保护衣”。

为找到合适的肠溶包衣液,团队开启了漫长的试错之路。“包衣液的黏度是影响包衣成败的关键参数,调配时必须像熬糖浆一样,追求那个‘浓稠度刚刚好’的状态:太稀会包不住,太稠又会结块。”张梓莹回忆,团队成员经常忙到凌晨一两点。温度控制更是丝毫不能马虎:烘干时温度过高会导致成分失活,光照过强会影响药效,队员们不得不像呵护婴儿般守护着实验。

2.webp (1)

团队成员开展废弃茶枝叶浸提工作。

无数个凌晨的实验室,灯光与星光交相辉映。团队优化出“水煮过滤-层析分离-冷冻制粉-肠溶包衣”的产品全流程工艺:茶枝叶经水煮提取有效成分,通过层析柱精准分离杂质,冷冻成粉、挤压制粒后滚制成丸,再裹上专用肠溶包衣——这层“保护衣”能抵抗胃酸侵蚀,在肠道pH环境下精准释放药效,实现“靶向抑菌”的突破。

2024年8月,咯蝈蛋养殖企业的试验数据传来:480只蛋鸡使用茶源微丸后,产蛋合格率提高5%,蛋白高度达5.9毫米,且蛋鸡检测无药物残留。“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了,兽用药品投入减少了,家禽肉、蛋产品的品质提高了,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了!”企业的反馈,让团队成员激动不已。

牛圈鸡舍里搭建信任之桥

“你们是骗子吧?”2025年初,松桃苗族自治县养鸡散户洪大伯的质疑,道出了农村推广的困境。团队没有退缩,挽起袖子帮老人打扫鸡舍、搬运饲料,临走时留下200克试用装:“大伯,您先试试,好用您再找我们!”

两周后,洪大伯的来电让大家喜出望外:“小鸡吃了你们的丸子,腹泻明显少了,还能再给点吗?”这次转机,让团队摸索出了推广模式:通过学校驻村干部对接村委会,请村“两委”带队走访打破信任壁垒;下乡时带些纸巾等实用品,帮农户扫鸡舍、搬塑料拉近距离;建立“养殖档案”,每月两次定期回访收集畜禽采食量、发病率等数据,用实打实的变化说话。

3.webp

张梓莹向养鸡散户洪大伯推广茶源微丸样品。

在走访过程中,团队还在村里积极开展抗生素滥用危害培训,即便农户不用他们的产品,也耐心讲解科学养殖知识。功夫不负有心人,思顺公司等企业主动伸出橄榄枝,陆续与三四个区县的村庄签订试验协议,越来越多的农户成了产品的“回头客”。

山高路远挡不住脚步。去偏远村庄要坐两小时车,调研归来时大家或满身是泥、或满身是汗,累得在车里昏睡;曾经跟农户说话都会紧张到忘词,如今能自如交流养殖技术;为赶实验数据,放弃双休日和寒暑假,在实验室度过无数个日夜。“虽然疲惫,但看到农户们认可的眼神,就觉得值了。”团队成员李思娴说。

4.webp

团队成员对灯塔村某小型散户进行试验。

真正让茶树变成“摇钱树”

2025年初,“铜仁益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招牌在铜仁职业技术大学现代山地农业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挂起,团队正冲刺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证。“现处于二期试验阶段,计划年底完成三期试验,争取早日量产,带动废弃茶枝叶回收,促进茶农、养殖户致富……”算起这本“产业账”,张梓莹的话语里充满期待。

5.webp

团队部分成员合照。

这个项目的成长,离不开职业教育“科教融汇”的沃土。铜仁职业技术大学搭建的国家级畜禽健康养殖协同创新中心等10余个科研平台,为团队提供了高速逆流色谱仪等价值千万元的设备;20多位博士组成的导师团,从实验设计到成果转化全程护航。“从老师带着做,到学生自主闯,这是职业教育‘岗课赛证’融合的生动实践。”指导教师罗杰说,项目团队累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其中1项已授权),学生第一作者投稿1篇论文、参与发表3篇论文,更培养出十多名既懂技术又懂市场的复合型人才。

如今,“茶叶种植—废弃资源利用—生态养殖”的闭环已现雏形:茶农修剪废枝卖给加工点,企业制成替抗产品供应养殖场,养殖场的无抗畜禽产品溢价销售,而养殖反馈又反哺技术优化。“让茶树变成‘摇钱树’,畜禽变成‘聚宝盆’,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我们对‘两山’理论的承诺。”从实验室里的微观世界到乡村田野的广阔天地,这群年轻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扎根大地的深情与担当。(作者:任伟 图/受访团队

 

 

编辑:李翼

二审:周苏星

三审:黄烨

总值班:王能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