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就业 让搬迁群众的幸福稳稳落地
就业是民生之本,更是搬迁群众扎根新生活的关键。近年来,万山区通过建微工厂、设零工驿站、强技能培训等多种举措,全力推动搬迁群众实现“家门口”稳定就业增收,让幸福底色更浓厚。“幸福新家园”系列报道第二集,聚焦这份“家门口”的安稳与踏实。
走进旺家社区的铜仁旺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行政主管胡意娟正忙着为求职者登记信息、解答疑问。2018年从思南搬迁到旺家社区后,她在社区干部的推荐和就业培训下入职,如今已工作6年。“工资稳定,还能照顾家庭和孩子,特别满足。” 胡意娟的经历并非偶然,自该公司落地旺家社区微工厂以来,释放出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了众多求职者前来。
“我们最近都有在招工,并提供免费职业培训。目前,公司有90余名员工,一半是搬迁群众,至今已经解决了1000余人就业问题。”铜仁旺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安永军介绍道。
为让更多搬迁群众“有活干、能增收”,旺家社区在相关部门支持下建起微工厂产业园,引入朱砂加工、服装制作、数据标注等9家劳动密集型企业,覆盖不同群体的就业需求。社区还通过“劳务输出+技能培训+推荐就业”组合拳,精准破解搬迁群众的就业难题。
“从‘搬得出’到‘稳得住’,就业是核心。”旺家社区党委副书记文耀说。 在龙生社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同样聚焦就业增收。福珠朱砂工艺品加工厂里,机器声此起彼伏,从思南搬迁来的胡小玉已在此工作3年。“离家近,能照顾老人孩子,厂里福利也好,全勤假、工龄假都有,逢年过节还有福利。”胡小玉满意地说。
这家占地1100平方米的工厂,旺季能吸纳60余名搬迁群众,90%以上员工都是搬迁户。“考虑到假期孩子没人带,我们还开设了托儿班,让大家安心上班。”厂长石拯介绍,工厂年产朱砂半成品约6吨,稳稳托起不少家庭的收入。 目前,龙生社区微工厂已入驻服装厂等企业,200余名搬迁群众实现就近就业。社区还通过招聘会、岗位推送组织外出务工,创办红色物业公司开发公益性岗位,持续提升群众就业能力。“让大家就业有保障、收入有增长,生活才更有奔头。”龙生社区党支部副书记杨容容说。
如今,万山区通过定期专场招聘、系统技能培训等多重举措,既解群众求职难,又缓企业用工急,用“家门口”的就业机会,让搬迁群众的幸福生活更有质感、更有温度。
编辑:高正燕
二审:刘静
三审:陈曦
总值班:郝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