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着“专车”去卖菜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中心 区县动态 碧江区

坐着“专车”去卖菜

2025-08-11 21:22 来源:铜仁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trwz001@126.com  

凌晨五点,茶店的村道上,饶维华开着一辆满载新鲜蔬菜和菜农的七座小客车,在清晨拂晓的微光里,沿着熟悉的“菜农专线”,往市区的方向驶去——这一幕,曾在过去的八百多个清晨里日复一日的上演。   

微信图片_20250811212107

在饶维华的印象里,“菜农专线”的开通还要追溯到2023年。“当时疫情刚刚结束,市里新增了很多农贸市场和集市,周边乡镇的村民就想着把自家种的多余的菜往城里卖。”新鲜蔬菜是好东西,城里人待见,就是怎么运过去,成了老大难。

微信图片_20250811212115

曾经,茶店街道老屋场村菜农张全才没少为运输的事情犯愁。头茬番茄丰收时,他凌晨4点就骑三轮车往市里赶,一路颠簸不说,到市场时近三成番茄被压烂,“一斤少卖两毛,一车就亏上百块”。像他这样的菜农,茶店街道有上百户,最远的村离市区30余公里,过去靠散户拼车、摩托带货,损耗率常超15%。

微信图片_20250811212124

近郊村镇蔬菜种植,是村民致富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是城市菜篮子的有力保障。为解决菜农搭车至农贸市场时储运难、耗时长等问题,畅通菜农运销“最后一公里”,万山广泛收集民意,在茶店街道开通了首条“菜农专线”,行车路线从茶店村(社区)菜农的“菜园子”直通市区各农贸市场。

微信图片_20250811212133

车还是那辆熟悉的7座乡村小客车,饶维华却摇身一变成了专线司机。

微信图片_20250811212141

“最开始定的时间是早上6点,跑了几天发现不行。”饶维华一边熟练地转动方向盘,一边回忆道,“菜农们都反映,这个点到市场,好位置早被占完了,新鲜菜也错过了最佳售卖时段。”经过和菜农们反复商量,专线最终把发车时间提前到了凌晨五点。为了能多装点蔬菜,每天发车前,饶维华还会将最后一排座椅放倒,铺上防滑垫,“这样菜筐放得多,码得稳,颠簸路也不怕倒,搭载人的位置少了,但大不了多跑两趟嘛,不会耽误大家卖菜的。”赶集日最忙时,他一早上跑过七八趟,方向盘握得手心冒汗,却从没误过点。

“之前坐车要挑着几十上百斤的菜走到大路边去等车,重就不说了,人还多,车一来大家都挤着上,菜叶子蹭掉一地,心疼得不行。”63岁的菜农张发娣拍了拍竹筐里码得整整齐齐的茄子,脸上堆着笑,“现在有了‘专车’,饶师傅到家里来接我们,最后一排专门放菜,筐子摞得再高也不怕压着人,更不用担心菜被踩坏。你看我这茄子,从地里摘下来什么样,到市场还是什么样,价钱自然就上去了。”

微信图片_20250811212148

“占摊位要早,卖好价要鲜!‘菜农专线’既要装得多更要运得快。”说话间,车辆已稳稳停在金街集市门口,饶维华利落地打开车门,一边帮身旁的菜农提着沉甸甸的菜篮,一边指引着大家快速下车,“快去吧,今天的菜看着就水灵,准能卖个好价钱!”

微信图片_20250811212156

菜农们肩挑手提,踩着晨光奔向摊位,车厢里还留着泥土与菜叶的清香。仪表盘上的时间指向五点四十五分,饶维华再次启动车辆,他得折返大仁坡村去接下一批菜农,车轮碾过清晨的露水,载着新的期待,又一头扎进尚未散尽的夜色里。

 

编辑:徐霜

二审:田政

三审:蒲智

总值班:郝从健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