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山下茶飘香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中心 区县动态 江口县

梵净山下茶飘香

2025-09-01 16:16
投稿:trwz001@126.com  

“梵净山高云雾绕,坝盘茶香满山腰。”初秋的江口县坝盘镇,群山叠翠间,1.2万亩生态茶园沿山势铺展,翠绿茶芽随风摇曳。茶农挎竹篓穿梭,指尖翻飞采下茶青,清甜茶香中藏着乡镇与茶共生的致富故事。

作为江口茶产业“领头羊”,坝盘镇依托贵州高原“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无污染”优势,65%森林覆盖率、1300毫米年均降雨量、弱酸性富矿土壤及26℃年均气温,成茶树“天然温床”。自2007年组织160余户种1100亩茶树起,17年来锚定“生态优先、产业富民”,现已是全县茶叶管护面积、散户主体数、种植面积“三个第一”的核心区。2024年茶产业总产值5139万元,带动320户1205人就业,茶农年均增收超2.5万元,这片“金叶子”真正成为了群众的“绿色银行”。 生态打底:从“种茶”到“种好茶”

“我们的茶能卖到日本、新加坡,靠的就是‘欧盟标准’这块金字招牌!”在挂扣村九龙山茶业基地,负责人龚敏指着茶园里的无害化杀虫灯与有机肥堆肥区介绍。走进基地,纵横交错的产业路连接成片茶园,56公里输水管道蜿蜒至每片茶区,127座水浇池保障灌溉需求,单轨运输车将刚采摘的茶青快速运往加工厂——这幅现代化图景,正是坝盘镇以生态为基、夯实产业基础的生动写照。

为实现“好茶出自好生态”,江口县坝盘镇建立“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资源投入机制,累计整合各类项目资金2540万余元,撬动社会资金近300万元,全方位升级茶园基础设施。水利方面,投入150万元架设输水管道,覆盖1.1万亩茶园,彻底解决“靠天吃饭”的灌溉难题;交通方面,1700万元建成24条共37公里产业路,让茶青运输效率提升40%;生态防控上,通过500盏杀虫灯、黄板结合人工除草,禁用水溶性农药和化肥,从源头守住茶叶品质底线。

标准化管理是品质的“守护者”。坝盘镇推行“一企一人”“一园一策”包保制度,由镇副科级干部每人认领一个茶企,从种植到加工全程跟踪服务;联合县茶办、贵茶集团技术专家,每季度开展土壤肥力、重金属含量检测,指导茶农科学施用有机肥;建立茶叶质量检测体系,对每一批次茶青、成品茶进行农残和理化指标检测,2024年该镇茶叶检测合格率达100%,助力江口县成功创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如今,每块茶园都有“身份证”,土壤检测数据、施肥记录、采摘标准等在管理台账中一目了然。

目前,坝盘镇已建成800亩高标准茶树良种母本园,引进龙井43、黄金芽等十余个国家级优良品种,打造4个全程机械化示范点。茶园茶青亩均产量达300公斤,产值2400元。其中,九龙山碾茶基地亩产茶青突破1000斤,欧盟4级以上茶青占比全县领先;梵净山绿茶斩获“第十届亚太茶茗大奖(绿茶组)特别金奖”,挂扣村九龙山茶业、高墙村鑫繁生态茶业的产品更远销海外,赢得联合国粮农组织茶叶专家好评。

产业富民: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共赢”

“以前在外打工,一年回不了一次家,现在在家门口采茶,一天能挣300多元,还能照顾老人孩子。”在高墙村鑫繁生态茶业基地,脱贫户杨再仙一边采茶芽,一边笑着算“幸福账”。在坝盘镇,像她这样靠茶增收的群众不在少数,茶产业已成为连接“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纽带。

为破解茶农“单兵作战”抗风险弱、增收难的问题,坝盘镇创新构建“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打造“1+N+X”产业党建联盟——“1”由镇党委政府统筹协调,“N”是符合欧盟标准的茶叶种植企业,“X”涵盖合作社与种植大户。同时推行“统一管护技术、统一农资采购、统一加工技术、统一质量标准”的“四统一”机制,推动产业从分散走向集中。

2024年,该镇培育省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社13个,发展100亩以上种植主体23个,形成挂扣、高墙、都村、铁广“四大茶区”,千亩以上茶村达3个;建成茶叶加工厂8个、抹茶生产线3条,全年茶叶销售突破800余吨,销售额4500万余元。

高墙村茶农凡通国的故事,是茶产业富民的生动缩影。2009年,他在村干部引导下承包闲置土地发展茶产业,参加管护技能培训后掌握科学种茶技术。“2009年,我成立了江口县鑫繁生态茶业有限公司,这些年我们在产业发展上持续投入,不仅建有2100平方米的碾茶生产车间,还发展了两条碾茶生产线,改良的碾茶茶园面积也达到了1400亩。”江口县鑫繁生态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凡通国在接受采访时介绍,“2025年上半年我们累计采摘茶青超过20万斤,加工出大众茶10余吨,总价值有160万余元。更重要的是,企业发展也给周边乡亲带来了实惠,目前已经带动800多人就近务工,其中技术工人一天能挣500多块,大家在家门口就能靠采茶、制茶增收。”

订单农业更让茶农吃下“定心丸”。坝盘镇对接江口贵茶集团,推动2家碾茶加工企业与其签订联盟协议,“订单收购”模式明确茶青收购价与质量标准,解决“卖茶难”。“只要茶青符合标准,企业就上门收,我们只管种好茶!”挂扣村九龙山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龚敏说,“2025年上半年,我家500亩茶园共产茶40余吨,总收入有200多万元。”

融合提质:从“卖茶叶”到“卖体验”

“在茶园里采完茶,还能学茶艺、住民宿,晚上看星空,这样的假期太惬意了!”五一期间,来自湖南的游客李女士在挂扣村九龙山茶园度过了难忘的时光。如今,坝盘镇正打破“就茶论茶”的局限,以“茶”为媒、以“旅”为翼,探索“茶+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让茶园不仅“卖茶叶”,更“卖风景”“卖文化”。

2025年3月,全国首个抹茶盒马村在坝盘镇挂扣村揭牌,标志着当地茶产业迈出“品牌化+场景化”发展新步伐。在“十五五”规划,坝盘将依托“四大茶区”资源,规划打造茶乡风情旅游带,在九龙山茶园建茶文化研学基地,开设采茶、制茶体验课,让游客亲历茶青变茶叶的过程;在都村观音山茶园打造帐篷露营基地和观景平台,推出“茶园星空夜”活动;在高墙柿子坪茶园挖掘传统制茶工艺,设非遗展示区,让游客体验手工制茶乐趣。

品牌是产业的“名片”。坝盘镇深度挖掘本地茶文化,结合梵净山生态品牌,设计专属茶品牌LOGO,推动“梵净抹茶”“坝盘绿茶”区域公共品牌建设;组织茶企参加各类茶博会30余次,借助“莞铜协作”平台在广东设展销窗口;利用短视频平台,邀请网红主播进茶园直播带货,2024年线上销售额突破800万元。

展望未来,坝盘镇已绘就茶产业发展蓝图。2025年,抹茶面积突破4000亩,品级突破3级标准;2027年,抹茶原料供应占全县60%以上,产量突破100吨,品级达2级标准,建成“铜仁抹茶主要原料基地”“茶业人才培育高地”“茶旅融合示范胜地”。

梵净山下茶香浓,产业富民路正宽。如今的坝盘镇,正以茶为笔、以生态为墨,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续写“点叶成金”的新故事,让这片绿色产业在群山间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辑:李   翼

      审:李小倩

值班编委:陈   曦

 值 班:郝从健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