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桃子岩村:特色种养火起来 农户腰包鼓起来!
近年来,思南县大河坝镇桃子岩村找准路子,立足本地资源搞特色种养,还探索出“村集体+农户”的好模式,驻村工作队更是主动搭把手,不仅让产业有了活力,更让村民增收有了实实在在的底气。
走进村里的张海家庭农场,热闹劲儿扑面而来——圈舍里几十头肉牛壮实又精神,甩着尾巴啃着新鲜青贮饲料。农场主张海端着满满一簸箕饲料,快步走到食槽边,手腕一扬,饲料就均匀撒了下去,肉牛们立马围过来,“咔嚓咔嚓”的咀嚼声特别有生机。
2.webp (1)
“我们牛场是2023年建的,一开始是村集体养殖,当年就出栏26头;2024年改成‘村集体加农户’,出栏量涨到37头;今年到现在也出栏30多头了,虽然牛肉行情多变,但形势还算稳定!”张海笑着说,眼里满是干劲。而牛场不仅自身发展稳,还成了村民的“就业岗”,目前已带动3名村民常年务工,人均年收入超3万元,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挣到稳定收入。
这边养牛产业稳步推进,那边特色种植更是多点开花、效益亮眼。村外的200亩烤烟地里,部分烟叶已经成熟,翠绿与金黄相间的叶片在阳光下舒展,这连片的烤烟,早已成了村民心中的“致富叶”。
据测算,今年这片烤烟预计总收入可达60万元,其中仅务工费用就有40万元,常年在烤烟地务工的15名村民,人均年收入约2.2万元,此外还带动本村及周边村1000余人次参与临时务工,让更多人通过劳动分享产业红利。
而在罗彦国的家庭农场里,又是另一派喜人景象:8亩西瓜地绿油油的,圆滚滚的西瓜藏在藤蔓间,深绿色的表皮看着就甜;不远处的豇豆地里,饱满修长的豇豆荚垂下来,随手一摘就是一串。
罗彦国戴着草帽,熟练地穿梭在田间——托起西瓜轻轻一摘,“咔嚓”一声,带着瓜蒂的西瓜就进了竹筐;弯腰摘豇豆,没一会儿篮子就满了。“我主要种品牌西瓜,口感好得很,周围人都爱来买!目前为止,西瓜卖了五六万块钱,豇豆也卖了五六千斤,一斤两块钱,收入挺可观。”
据悉,罗彦国今年不光种了西瓜、豇豆,还种了10多亩花生,靠着科学管理和错季种植,实现了“多种作物一起收、多个渠道一起赚”。就连村民种的土豆,也有驻村第一书记王莉帮忙“吆喝”——她常把刚挖的新鲜土豆拍成照片发朋友圈,配上“本地现挖、口感粉糯”的介绍,订单很快就来了,帮村民把土豆从地头直接卖到了客户手里。
如今的桃子岩村,像张海、罗彦国这样的产业带头人还有不少——牛舍里喂牛的忙碌身影、烤烟地间巡查的脚步、田埂上采摘的热闹场景,再加上朋友圈里刷屏的助农订单,成了村里最常见的画面。
养牛、烤烟、瓜果种植多点发力,“村集体+农户”模式激活发展动能,驻村工作队贴心搭台,既让产业有了“奔头”,更让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大家用双手把土地的效益“种”出来、“养”出来,驻村工作队用真心搭起增收桥,让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也为村里的产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作者:阮进勇 吴林 邓文辉)
编辑:李翼
二审:李小倩
三审:陈曦
总值班:郝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