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乡巨变    铜仁69亿电商奇迹背后的“网红”力量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中心 本地新闻

山乡巨变 铜仁69亿电商奇迹背后的“网红”力量

2025-09-17 09:38 来源:铜仁日报
投稿:trwz001@126.com  

武陵山脉深处,手机屏幕的微光正照亮一条前所未有的致富路。2024年,铜仁市网络零售额突破69.61亿元,同比增长26.2%,增速领跑贵州省。这场由“网红”引领的数字革命,正在重塑铜仁的乡村经济版图。

政策破局

从“输血”到“造血”的蝶变

“要把铜仁特色产品亮出来,加大直播带货力度,大力推动‘黔货出山’。”2024年初,市委书记李作勋与网络人士座谈时的这句话,为铜仁电商发展锚定了方向。不同于以往“撒胡椒面式”的补贴,一年多以来,铜仁的政策更像“精准滴灌”——出台《铜仁市2025年促进城镇居民增收十条措施》等文件,推动电商从“政府推着走”转向“市场自己跑”。

在省商务厅支持下,铜仁累计争取电商“十百千万”示范项目31个,获资金720万元;2024年6月,又组织13家企业申报新一批示范项目。同时,50万元参展补贴、销售额奖补、物流补贴等政策落地,为企业卸下负担。

“现在政府不只是给钱,而是帮我们打通产业链,让我们自己会走路。”贵州义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丁浪的感慨,道出了市场主体的心声。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2024年,铜仁培育电商示范企业23家、直播示范基地6个,通过电商带动数万人就业,真正实现了从“输血式扶持”到“造血式发展”的转变。

智慧云仓

让深山好物“跑得快、花得少”

清晨的江口县电商产业园,1200多个包裹已完成打包装箱,里面是当地的抹茶、面条、花生、木耳、腊肉等特产,即将奔赴全国各地。“过去农产品快递首重8-12元,现在3公斤重的货,运费只要3.8元!”贵州一码梵净云仓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阙崇海指着流水线,算起了“降本账”——云仓系统整合发运后,整体物流成本下降38%。

这套“1+8”电商云仓供应链体系,不仅是“省钱利器”,更是“效率引擎”。以德旺茶寨贡米为例,过去每天要跨越100公里到城区集散,如今依托“基地-站点-云仓”三级网络,贡米可从靠近消费市场的云仓直接发货,运输半径缩短60%以上,实现“当日下单、当日发货”。

数据更具说服力:市级云仓发货首重1公斤1.7元、2公斤2元、3公斤2.3元,较建设前分别下降34%、24%、11%。目前,云仓已服务286家企业(生产基地),涵盖苗药睡眠贴、缓解肌肉酸痛药膏等特色产品,形成了“生产-仓储-销售-区域协作”的完整供应链,让深山好物告别“酒香也怕巷子深”。

乡土明星

千万粉丝点燃“梵净山珍”热度

“宝宝们看过来!这是有名的德江天麻……”

早上9点,德江县乡镇赶集现场,“爱莲涛涛”抖音号准时开启直播。她的直播间里弹幕不断刷屏、订单持续跳动。这位拥有200多万粉丝的铜仁本土网红,在2024年通过直播实现农产品销售额1200多万元,成功让“梵净山珍”变身爆款产品。

在松桃红星村,“天生兄妹”则用歌声打开了销路。凭借《贵州我深爱的家乡》等歌曲打造“乡土音乐IP”,他们的账号粉丝超500万,年带货销售额达3000万元,其中农特产品超1000万元,带动周边4000户农户就业。

“到明年六月,要为铜仁培养1000名金牌主播!”“天生兄妹”的目标很明确:月销30万元、年销200万元才算“金牌”,目前已有60人达标。

不止头部主播,铜仁还构建了“头部+腰部+村播”的多层次人才矩阵:江口县互联网营销师培训班培养260名人才,凯德电商直播基地孵化30个明星学员,账号视频曝光量达2亿次,带货1500万元;2024年,全市开展助农直播1200余场次,“和美乡村·数商兴农”活动在抖音曝光1.2亿人次,销售额400万余元,让“村播”成为乡村振兴的“新新农人”。

文旅融合

从“卖产品”到“卖生活”的升级

在梵净山脚下,主播们的镜头里不只有农产品——侗寨的鼓楼、苗家的刺绣、梵净山的云海,正通过屏幕传递着铜仁的生活美学。这是铜仁探索的“电商+旅游”新模式,实现了从“卖产品”到“卖体验”的升级。

江口县先行先试,建立“网货池”,开发“梵净优选”小程序,入驻全县涉旅场所。游客扫码即可选择“快递发货”“到店自提”“同城配送”,无需拎着特产爬山;景区沿线4个农产品销售专柜、6个体验店,让“旅途记忆”变成“带得走的特产”。2025年8月,江口又推出旅游消费奖励政策,对旅行社、酒店设专项奖励,进一步激活“旅游+电商”生态。

松桃红星村则走出了“网红打卡点+直播”的路径。杨刚牵头投入2000万元,改造村寨、建造寨门、直播广场和民宿,打造“网红打卡点集群”。改造后,上百名全国主播常驻于此,形成“官方账号+个人主播”的直播矩阵,游客来打卡的同时,也成了农产品的“自来水”。

寨沙侗寨的尝试同样亮眼。商会注册“月上寨沙”抖音号,联动民宿、餐饮店经营者,用短视频展现侗寨风情;13人的专业新媒体团队提供MCN服务,游客扫码就能发视频,如今全网活跃粉丝超50万,累计播放量1.2亿次,让“小众侗寨”成了“文旅网红地”。 人才筑基

构建直播助农“生力军”

电商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正如在2025年江口县“贵贵抹茶杯”农村电商直播技能大赛中所见,20支本土队伍在决赛中同台竞技,展现出扎实的直播技能与创新活力,短短20天赛事期间便实现总销售额7.7万元,抖音话题播放量突破1000万。选手们从面对镜头紧张无措到从容带货的转变,正是铜仁市持续加强电商人才培育的生动缩影。

2024年以来,铜仁通过产业园区、直播基地等平台已举办电商培训50余期,累计培训3000余人次,为直播助农储备了一批高素质“生力军”。政企校协同成为关键抓手:万山朱砂电商产业园与铜仁学院签订战略协议,实现政府提供资金支持、学校输送专业人才、企业提供实践场景的良性循环;贵州佳里佳公司组建大学生代理销售团队,为300多名高校学生搭建创业平台,并发放创业基金40余万元;念乡人团队则与铜仁职业技术大学合作开设“念乡人班”,以“理论+实操”融合模式,定向培养懂直播、会运营的复合型人才。

2024年9月至10月,市商务局与网信办联合开展3期“消费协作助力乡村振兴”专题培训,进一步提升了从业者的专业实战能力。目前,铜仁已成功培育1个电商示范园区、6个直播示范基地和23家示范企业,初步形成了“头部主播引领、腰部主播支撑、村播广泛参与”的电商人才体系,为“梵净山珍”走出大山、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持续动能。

挑战与前行

向着高质量发展再出发

成绩背后,挑战仍在。“我们培养的主播一能自立门户,就会离开。”江口县凯德电商孵化园有限公司负责人严崇先坦言,人才流失是痛点;“天生兄妹”也表示,“铜仁标准化、量产化的农特产品少,很多缺乏稳定供应链和统一品控”;寨沙侗寨则面临“定位模糊、受众不清晰”的品牌难题。此外,复合型人才短缺、部分传统企业仍将电商视为“清库存渠道”,也制约着发展。

面对挑战,铜仁已有规划。据悉,《铜仁市直播电商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正在研究制定,将从顶层设计、人才培育、供应链升级、品牌创新等方面发力。下一步,铜仁将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引导企业打造“网红产品”,整合1个市级枢纽仓和7个县级节点仓,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打通农特产品上下行通道。

“我们要让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数据成为新农资。通过电商发展,真正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的话,道出了这座城市的雄心。

群山环抱的铜仁,正以网线为桥、屏幕为窗,让深山珍品对接广阔市场,让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这场数字革命,仍在书写新的篇章。(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黄玉凡 孙姣龙)

 

编辑:谢芳

二审:肖玲

值班编委:黄烨

总值班:王能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