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山净水间 红魂绿韵长
——铜仁首批红色美丽村庄建设成效综述
“困牛山村红色资源丰富,在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过程中,以红色文化为灵魂,以红色资源为载体,讲好红色故事,推动红色旅游,打造文旅融合新亮点。”2024年3月10日,在全国两会贵州代表团第五场集中采访活动现场,全国人大代表、石阡县龙塘镇困牛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鞠华国面对中外媒体,将家乡的蝶变故事娓娓道来。
全国两会贵州代表团第五场集中采访活动现场,全国人大代表、石阡县龙塘镇困牛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鞠华国接受采访。
鞠华国在全国两会上的声音,成为铜仁红色美丽村庄建设的最佳注脚。从困牛山村的蝶变到黔东大地的实践,一条以红色文化推动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正越走越宽。
近年来,铜仁市深挖红色资源富矿,将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多项目释放叠加效应、多业态壮大村域经济、多层面促进基层善治,这些红色村庄既守住了红色根脉,又找到了发展新路。
如今,从石阡困牛山到印江木黄,从思南瓮溪到德江枫香溪,红色文化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徜徉初秋的黔东大地,红色遗址与绿水青山相映成趣,红色故事与乡村振兴交织共鸣。从黔东山区到全国两会,铜仁红色美丽村庄建设的声音已经传得更远。这片红色土地上的创新实践,正在为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铜仁经验”。
筑牢战斗堡垒 激活组织振兴“动力源”
三面环水,地势险峻,连牛上山后都常因迷路或地形限制难以自行下山——这便是石阡县龙塘镇困牛山村村名由来。
这里,曾是红军集体跳崖千古壮举的发生地。如今,沿着玉新高速驶向困牛山收费站,一条笔直的柏油马路引领人们通往这个曾经连牛都难以自行下山的偏僻山村。这里红星路灯耀眼,红色墙画生动,一栋栋错落有致的小洋楼取代了昔日的旧民居。
这里,是全国第二批、全省第一批红色美丽村庄。困牛山村抓住机遇,以红色文化为魂、绿色发展为本,走出一条“红绿交融”的振兴新路。
困牛山一角。
石阡县困牛山村以“红色网格”为载体,推行“村级事务阳光票决制”,组织村民召开民情民意恳谈会、村民茶话会、院坝协商议事会,持续提升“五治”融合治理水平。村党支部积极探索“县委党校 + 村党支部”管理模式,定期组织党员干部、群众、教师到困牛山战斗遗址参加红色讲解培训,不仅提高了党员群众的思想认识,还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红色讲解员,为传播红色文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党组织的引领下,困牛山村18名党员干部变身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宣传员、讲解员,先行示范“红色经济”理念,带领群众以资产、技术、服务入股,围绕红色文化资源,创建红色教育培训、观光旅游、农事体验等文化与生态产业为一体的困牛山红色品牌。
在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中,铜仁市始终将建强基层党组织作为首要任务,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村庄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困牛山村一角 。
——松桃苗族自治县石梁乡胜利村与革善村联合成立中心村党总支,创新推行“三联四统”协同机制:通过“班子联配、阵地联用、活动联办”强化组织联动,整合两村事务办理权限,实现人力资源、资金财务、事务办理、印章管理“四个统一”。采用“固定班子+轮动专员”模式,6名委员集中办公处理两村事务,每季度轮动专员下沉革善村收集民情,形成“强弱互补、1+1>2”的联建格局。2024年以来,通过“集中议事、定点派事、分类管事、总结评事”的“四事工作法”,高效解决群众诉求超百件。
——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沿河自治县谯家镇创新探索红色美丽村庄管护运营新模式,成立土地湾红色黔东党建联盟,将长征村、白石溪村、村级集体经济公司、红色文化人才示范区4个党支部纳入统一管理,建立组织共建、决策共商、人才共用、发展共享、乡村共治,不断提升党员教育管理精细化水平。
深挖红色富矿 打造红色传承 “新高地”
铜仁市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在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过程中,各地深入挖掘红色故事,加强红色遗迹保护修缮,打造红色教育阵地,让红色基因在这片土地上代代相传。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木黄村,因中国工农红二、红六军团在此会师而载入史册。这次会师将来自不同战略区域的两支红军组成一股强大的革命力量,为红二方面军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困牛山俯拍。
近年来,木黄村立足红色资源禀赋,积极挖掘整理红军在木黄的战斗故事、军民鱼水情等红色事迹,通过编写红色教材、开展红色文化进课堂等活动,让红色文化深入人心。在红色遗迹保护修缮方面,木黄村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对会师纪念碑、红二六军团总指挥部旧址等红色遗迹进行了修缮维护,确保红色遗迹得到有效保护。
沿河长征村围绕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纪念馆,串联起红军街、为民超市、党员教育培训中心、土家民宿、革命烈士陵园等红色区域,打造以长征文化为主题的土地湾红色文化园、美丽乡村观光环、长征步道环、农耕体验环等功能区。2006年5月,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此为契机,长征村持续抓好核心区周边房屋风貌改造、消防设施配套完善、标识标牌及村庄亮化、绿化等项目建设,将村庄的空间改造与文化旅游有机结合,让游客在游览中深刻感受长征文化的魅力。
“红色是底色,绿色是未来。”鞠华国深知,要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将“两山论”转化为具体的产业实践。
沿河谯家镇“爱心积分超市”。
抓住国家长征文化公园建设的契机,困牛山村从2021年开始推动战斗遗址的基础设施全面升级。如今,纪念碑广场庄严肃穆,陈列馆内文物资
料丰富,红军步道蜿蜒曲折。
在保护红色遗址的过程中,鞠华国始终坚守“不破坏一寸青山”的原则。组织村民对周边山林实施封育保护,将红色步道与生态步道融合设计。
如今,村内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黑滩河水质常年保持Ⅱ类标准,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困牛山村发展的宝贵财富。
推动产业融合 鼓起村民增收 “钱袋子”
从没有公路到一条进村毛路再到高速公路通到家门口,从种玉米红薯果腹到瓜果成林成园,从日落而息到灯火阑珊,今天的困牛山村已悄然巨变。
铜仁市在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中,坚持以红色文化为引领,以绿色生态为依托,积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拓宽村民增收渠道,让村民共享红色美丽村庄建设成果。
困牛山村一角。
在困牛山村,以“红色资源+村集体经济+乡村旅游+观光农业”的组织方式,建设生态养殖场、“水稻+油菜”轮作带、林下经济产业带和精品水果园、生态采摘园、特色花卉园的“一场两带三园”生态产业集群,打造“黑滩河畔的故事”创意文化综合体验中心,开发了“困牛山—黑滩河畔”品牌土蜂蜜、红米、天然饮用水等系列农产品,建成年出栏3000余头生猪养殖场1个、综合生态采摘体验园1个,产业辐射带动86户213人就业。
木黄村积极探索延伸红色旅游及休闲农业发展模式,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农产品销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村里组织镇服务业人员从业培训 10 场次共 1500 多人,培养专业讲解员 13 名、业余讲解员 21 名、红色旅游从业人员 129 名,提升了旅游服务水平。木黄酒业有限公司依托当地资源,积极发展酿酒产业,在印江、思南、铜仁、云南、上海等地拥有多家代理商,2023 年销售额达 1069 万余元,已吸纳木黄镇周边村民 110 多人就业。同时,企业积极探索高粱种植基地开发,计划到 2026 年实现高粱年产量 1000 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了红色旅游与特色产业的深度融合。
枫香溪社区一角。
德江县枫香溪社区通过党建引领、资金整合、力量聚合等方式,依托500亩坝区土地资源,以发展生态特色农业产业为抓手,盘活社区集体资源资产,在坝区打造绿色果蔬、生态养殖、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农业产业项目。将闲置烟草站改造建成枫溪振兴服装厂就业扶贫车间,通过“支部+公司+农户”模式引进服装类龙头企业入驻枫溪社区,配备生产线4条,机床100余台,培养技术工人60余人,有效解决在家农户100余人稳定就业,在实现增加群众家庭收入的同时为乡村振兴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如今,铜仁市首批红色美丽村庄建设成效显著,这些村庄不仅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阵地,也成为乡村振兴的样板典范。展望未来,铜仁市将继续深入推进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不断丰富红色文化内涵,提升村庄建设质量,推动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再上新台阶,让红魂绿韵在梵山净水间绵延悠长。(记者:杨巧丽)
编辑:谢芳
二审:肖玲
三审:黄烨
总值班:王能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