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田间到直播间,印江辣椒产业的“火辣”蜕变
“我们有酸辣椒、油辣椒、辣椒面等产品,需要的朋友可以在直播间下单啦。”打开“云上智慧”抖音直播间,主播杨丹丹身处印江自治县峨岭街道小泽村辣椒种植基地,正在讲解小黄车里的产品,吸引顾客下单。
“云上智慧”直播间。
近年来,印江自治县紧紧围绕“2+N”产业布局,秉持“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做精做优特色产业”的理念,大力发展辣椒产业,实现了从传统田间种植到现代化产业链的全方位升级,辣椒不仅红透了山间田野,更通过电商直播走向了全国各地。
印江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山峦环绕,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湿润,为辣椒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环境。在当地,辣椒种植历史悠久,农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过去,农户们分散种植辣椒,缺乏统一规划,加上市场信息不对称,销售渠道单一,主要依赖传统收购商,导致辣椒价格波动大,农户收入不稳定。”贵州梵净红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元吉说,即便辣椒品质优良,却常常难以卖出好价钱,“增产不增收”成为困扰印江辣椒产业发展的难题。
印江辣椒丰收。
为了打破这一困境,印江自治县积极探索辣椒产业发展新模式。2021年,引进贵州梵净红食品有限公司,并引进7条先进生产线和管理理念,延伸辣椒产业链和价值链。同时,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全面实行“订单+保底价收购”制度,按照保底价保护、市场价调整,让农户不再担心销售和价格问题,稳定了种植预期和信心。
在技术支持方面,印江也下足了功夫。与省级辣椒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研发了“梵净红1号”“梵净红2号”等自主辣椒品牌,在精深加工产品研发上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推动产业从基础性种植向“产学研推”转变。与此同时,邀请市级3名高级农艺师帮助制定全县规范化种植技术标准,5名科技特派员巡回开展核心基地技术指导,县级40余名农技人员分片包干,定点服务50亩以上基地,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实时在线答疑解惑,发布气象预警与病虫害情报,成为椒农24小时在线的“技术顾问”。
盛夏时节,走进印江的辣椒种植基地,漫山遍野的辣椒一片红红火火,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希望。
“以前种辣椒心里没底,就怕卖不出去或者价格低。现在有了订单和技术指导,我们只管安心种,收入有保障。”印江峨岭街道小泽村种植大户余强望着自家200余亩订单辣椒,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他欣喜地说道:“去年干辣椒每公斤最低价达到28元,行情很好,今年辣椒苗育得早、移栽早,有望更早上市卖个好价钱。”
辣椒丰收。
据了解,2025年印江全县种植订单辣椒5万余亩,覆盖265个村,带动2.2万余户、5万余群众增收,预计收获鲜辣椒2万余吨,辣椒产值将突破1亿元。近年来,通过“主播+基地+农户”的创新模式,让印江辣椒搭乘电商快车,走向全国各地。电商直播为印江辣椒产业发展打开了新的大门,印江辣椒的销售额不断攀升。
直播间里,主播们热情地向网友介绍印江辣椒的特色和优势,展示辣椒制品的制作过程,吸引了众多网友下单购买。“我们通过直播带货,将印江的优质辣椒和辣椒制品推向全国市场,让更多人了解和品尝到印江的味道。”贵州云上智慧集配有限公司负责人吴路遥说,电商直播不仅解决了辣椒的销售难题,还提升了印江辣椒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让印江辣椒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主播在展示辣椒深加工产品。
从田间到直播间,印江辣椒产业实现了华丽转身。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销售模式创新,让小小的辣椒成为了富民强县的大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火红引擎”。下一步,印江辣椒产业将继续秉持创新发展理念,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拓展销售渠道,让“辣”经济释放更多发展新动能。
【记者手记】
采访印江辣椒产业,总能在不同场景捕捉到相同的笑容:椒农望着辣椒地里一片火红时的踏实,直播间里主播展示辣椒制品时的自豪,龙头企业车间里工人分装产品时的笃定。这些笑容,藏着印江辣椒产业从“增产不增收”到“火辣富乡”的蜕变密码。
曾经的印江辣椒产业,困在“分散种植、渠道单一”的死胡同里。农户守着好品质,却要受收购商压价、市场波动的气,“种得多赚得少”的无奈,是我初到村里时听得最多的抱怨。而如今再走田间,“订单保底价收购”成了农户口中的“定心丸”,自主研发“梵净红”系列品种、农技人员的精心指导,让“靠天吃饭”变成了“靠技术增收”。
最让我触动的,是山区里的产业,依靠电商直播打开了新局面。在小泽村的辣椒基地,手机架起的不仅是直播间,更是连接山间田野与全国市场的桥梁。当主播杨丹丹拿起鲜红的辣椒,向网友介绍“梵净山脚下的阳光味道”时,屏幕上跳动的订单,正把印江“梵净红辣椒”的招牌越擦越亮。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把特色资源变成富民产业:政府搭好政策框架,企业延伸产业链条,科技注入发展动能,电商打通销售堵点,小小的辣椒,就能成为撬动增收的大杠杆。
这份“火辣”的蜕变,不仅让印江的山货出了山,更让乡村振兴的路子越走越宽。(作者:蔡茜)
编辑:谢芳
二审:邓兵
三审:谭霜
总值班:王能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