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变“老师” 铜仁开学季邀学生家长共学法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中心 本地新闻

法官变“老师” 铜仁开学季邀学生家长共学法

2025-09-19 20:40 来源:天眼新闻客户端
投稿:trwz001@126.com  

近来,趁着开学季,铜仁市两级人民法院主动作为,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广泛开展保护未成年人法治宣传工作。

1

法官“来说”和手语老师一起给学生们上法治课。

“我们要警惕,有一种伤害是通过网络隔空实施,即使双方未发生实际身体接触,仍属于猥亵行为……”9月5日,在铜仁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法治微课上,来自铜仁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官“老师”故留悬念,在手语老师的协助下,与同学们往来互动,生动讲解对各类伤害的识别,教授同学们如何寻求保护和自我保护。

2

法治副校长在市区幼儿园给老师、家长开讲。

“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承担‘首要责任’,无论何种理由,都不能弃养、虐待未成年人,法律绝不允许此类行为逃避惩处……”而同一时间,在松桃苗族自治县“家长法学院”的普法课堂上,主讲人也正以《家庭责任与国家亲权——共绘未成年人保护的“苗绣”美丽画卷》为题,向来自全县的200多名家长代表、学校思政教师和各相关单位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分管领导等,生动阐释家庭责任与国家亲权的内在逻辑。

一手抓未成年人法治教育,一手抓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法律指导。全市224名法治副校长创新普法形式,通过讲故事、编儿歌、绘漫画、谈案例、普法情景短剧角色扮演……给森严的法律知识套上有趣的“外衣”,在与学生的往来互动间,让法治教育从“被动灌输”向“主动探索”转变,成为学生们喜爱的热门学科。

“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过程中,家庭教育环境极其重要,大部分未成年人犯罪的背后,都有家庭教育缺失或方式不当的影响。”铜仁市中级人民法院未成年人保护综合审判庭负责人杨春芳法官告诉记者,以其多年的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审理经验来看,每一起真实案例都在敲响“依法带娃”的警钟。

以往的法治教育主要针对未成年人群体,然而实践表明,新时代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需要不断创新形式,向校园、家庭、社会等多领域发力,以司法之力加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指导,“依法带娃”势在必行。

“家长法学院”应运而生,今年3月,全省首创、全市首家“家长法学院”在松桃苗族自治县成立,并陆续向该县各中小学校、基层法庭、村居延伸覆盖,推动家庭教育法治指导实现全覆盖、常态化。

在全市的家长法治课堂上,“家庭教育如何把握惩戒尺度”“孩子遭遇欺凌怎么办”“孩子沉迷网络的法律干预手段”等等热门课题,受到一致好评。网络时代,除了线下“课堂”,线上直播互动的普法形式自是少不了。全市各法院通过直播平台开展线上普法,为广大家长“依法带娃”出谋划策,也大大增强了“教学”效率。线上线下齐齐发力,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法律需求得到精准回应。(安慧芳)

 

编辑:郭青山

二审:邓兵

三审:谭霜

总值班:王能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