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好光景,石阡多元活动庆丰年
9月20日至21日,以农民朋友为主角,以农耕文化为主线,以“庆农业丰收·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的石阡县2025年农民丰收节圆满举行。活动期间,农产品展销、文艺节目及十余项趣味农事活动吸引众多群众和游客参与。大家通过载歌载舞、农具展演、趣味活动等方式分享丰收的喜悦,表达生活的美好。
活动在喜庆的锣鼓和唢呐声中拉开序幕。腰鼓舞《盛世欢腾》、情景剧《两清两改两治理》、舞蹈《风吹稻花香两岸》等节目轮番上演,大家身着民族服饰,用朴实的唱腔和生动的表演,生动展现了新时代农民的精神风貌、当地浓郁的民俗文化和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农作物识别、挑稻草比赛、抢鸭抓鱼等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活动,不仅增进了邻里之间的情谊,还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光体验。
“今天我们在廖家屯参加丰收节,现场有跳舞、有唱歌、有农作物识别的比赛,让我们的孩子很高兴、很开心,认识了很多农作物。” 游客韩荣惠说。
古法榨油(山茶籽油)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村民参与。64岁的老手艺人廖明益在父辈的耳濡目染下,习得了古法榨取茶油的传统技艺,丰收节期间他带着全套工具来到了活动现场。
茶油手艺人廖明益说:“古法榨油是我们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今年丰收节让大家体验一下,希望把古法榨油永远传承下去。”
支起木榨、架好碾盘,金黄的茶油从油饼中缓缓渗出,散发出阵阵诱人的清香。廖明益的系列展示吸引了不少游客围观,并拿出手机记录。有的还忍不住上前尝试,近距离感受传统农耕文化的魅力。
游客彭丹说:“茶油我是知道的,但是第一次手工制作,我确实是第一次见,挺震撼的场面,茶油的香味特别地香。”
近年来,石阡县聚凤乡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油茶特色产业,加大科技和资金投入,目前,全乡有野生油茶资源10万余亩,茶油加工企业2家,全年油茶产值达2000余万元,已形成从油茶种植、古法榨油到产品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
据石阡县聚凤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 陈吉介绍:如今,聚凤乡通过‘专业合作社+企业基地+新型加工坊+农户’的模式,带动更多的人参与了油茶种植与生产,既传承了古老的榨油技艺,又让这一传统产业成为了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助力我们群众在丰收的季节里收获了更多的幸福感。
农具是农耕文化最鲜活的实物载体,藏着先辈春种、夏管、秋收、冬藏的时序智慧。在农具展演环节,村民化身演员,农具化身道具,一场别开生面的“农具T台秀”表演就此展开。甑子、簸箕、蓑衣等不仅让人们近距离感受到了农具的独特魅力,更让年轻一代对传统农耕文化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刻的认识。
“我感觉那个农具表演让我印象最深刻,他让我知道了每一种农具的使用方法。”游客 陶茂宁说。
据了解,今年来,聚凤乡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将“三农”工作摆在重要的突出位置,全力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其中廖家屯坝区“千亩方”1035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基地大豆平均亩产达125.74公斤,创下全省大豆测产最高纪录。
石阡县聚凤乡党委副书记、乡长 蒋芃表示,下一步,聚凤将围绕推动现代化农业建设,在“两茶一烟一蔬”特色产业基础上,探索“双薯”种植、“稻油轮作”“稻鱼共生”等山地农业高效种植模式,进一步提高土地产出。同时,依托聚凤乡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此外,用好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基地品牌,全力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带领全乡百姓迈向更富足、更美好的新生活。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做好“三农”工作意义重大。今年石阡县完成粮食种植面积52.724万亩,预计产量14.65万吨,粮食单产同比提升2%,进一步筑牢了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今年我们以守好‘三农’基本盘为使命,用好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四良’融合,全县农业产业实现了稳产增收,全县各地群众采取多种形式举办农耕文化活动,分享丰收喜悦。” 石阡县农业农村局局长 黄润江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同时,聚焦品种、品质、品牌,明确以茶叶、辣椒为主导,以中药材、食用菌、水果、蛋鸡、肉牛等为特色的农业产业体系,千方百计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奋力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美好愿景。(作者:白雪 杨文美 王超 韩青成)
编辑:谢芳
二审:刘静
值班编委:陈曦
总值班:郝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