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维:民族团结路上的领路人
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在德江县有这样一位干部,他在统筹干好各项工作的同时,更以满腔热忱投身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初心与使命,他就是桶井乡党委书记杨维。在他的带领下,所辖乡镇各民族团结一心,共同描绘出一幅和谐发展的美好画卷。
共抓学习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群众基础。一是全域覆盖宣传。以乡村大喇叭、“同心桶井”微信公众号、悬挂广告牌、张贴标语等方式在全乡上下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宣传700余次,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弘扬民族团结主旋律。二是主题教育铸魂。依托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春晖乡愁文化苑,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现场教学、专题培训和宣讲活动共计10余场次。三是传统文化入心。依托24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以传统节日为载体,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50余次。

共享发展成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经济基础。一是抢抓机遇促振兴。积极争取到帮扶资金2000万元,援建项目68个,竭力挖掘桶井傩戏、花灯和红色革命等非物质文化,成功举办三届“农民丰收节”活动,民族文化得以传承。二是扬优乘势促振兴。发展花椒1.65万亩,精品水果8570亩,菊花2000亩,食用菌360亩,养殖梅花鹿480头。大力实施“11513”肉牛养殖工程,全乡现有存栏肉牛11086头,生猪养殖1980户6578头,年销售额可达3850万元,各民族群众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三是数字赋能促振兴。创新“村村合股联营”发展思路,依托“同心桶井”微信公众号以及“王乐乐”桶井本土新媒体,开展“靶向”宣传,成功打响“金丝皇菊”“麻糖水”两个品牌,增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带动各族群众增收致富,共享繁荣发展成果。
共护生态环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展底线。一是念好山字经。按照“农旅融合”绿色生态的理念发展花椒1.65万亩、菊花2000亩、精品水果8570亩,带领全乡各族群众走上共同富裕路。二是做好水文章。引导各族群众开展常态化巡河管控38次,持续加强对流域乱倒乱建、河道污染、农家自用船等管理整治,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三是打好生态牌。依托玉竹村市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示范试点、“新滩梦屿”旅游景点建设,着力打造“四季花果香满园·千里乌江第一村”的特色田园乡村,实现“绿”“富”共赢,促进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共创善治良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基础。一是打击犯罪保平安。深入开展平安建设工作,聚焦网络电信诈骗、吸毒贩毒扫黑除恶等,开展“大排查”“大调处”“大化解”和领导干部“公开大接访”活动100余次。二是创新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民族作用和力量,健全“情报信息、治安巡防、群防群治”一体化防控网,实现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三是优化完善村民自治管理体系。将民族团结进步纳入村规民约,自发开展倡导文明新风行动,整治农村赌博酗酒、封建迷信、铺张浪费、薄养厚葬等民俗陋习,各族民风转好向善、互鉴良俗。
在日常工作中,杨维注重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到各个领域。他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在学校,他亲自到镇中心完小为教师讲授思政课,围绕民族团结、文化自信等内容,引导广大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在企业,他鼓励企业吸纳各民族劳动力,促进各民族员工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农村和社区,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张贴宣传标语等方式,营造浓厚的民族团结氛围,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所辖乡镇的每一寸土地上生根发芽。

杨维以他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努力,成为德江县基层民族团结的一面旗帜。在他的带领下,所辖乡镇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经济社会发展蒸蒸日上。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基层干部的责任与担当,努力带领各民族群众在团结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带领群众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作者:杨旭)
编辑:谢芳
二审:田政
值班编委:张璇月
总 值 班:郝从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