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思渠镇:三张“旅游名片”拓宽乡村致富路
近年来,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思渠镇立足资源禀赋,深挖旅游潜力,精心打造“沿河洞篮”“画廊乌江”“码头文化”三张特色名片,以文旅融合推动产业振兴,有效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注入新动能。
“沿河洞篮”破圈出彩,文旅融合激活乡村新业态
该镇坚持党建引领,鼓励村级党组织因地制宜探索发展新路。杨楠村依托溶洞资源优势,在党员带头、群众参与下筹集资金30余万元,率先提出建设洞穴篮球场构想。
经镇党委政府积极推动和上级资金支持,2024年7月,占地5000平方米、可容纳5000余人的“龙门洞溶洞篮球场”正式建成,配套旅游公厕、停车场等设施,“沿河洞篮”品牌由此诞生。
凭借冬暖夏凉的恒温优势,该球场先后承办“莞铜”篮球联赛、农民运动篮球赛等多场赛事,吸引国家级运动员及省内外球队参赛,累计接待游客5万人次。在“洞篮”效应带动下,黑水镇等地也建成同类球场,区域赛事影响力持续扩大。2024年8月以来,“沿河洞篮”已举办赛事200场,吸引超1000支球队参与。
通过各级媒体直播报道和短视频推送,“洞篮”热度不断攀升,获新华社、央视新闻等央媒关注,单篇阅读量最高达97.3万。火爆赛事带动农特产品销售,周边群众实现增收100余万元,“体育+旅游+农业”融合效益显著。
“画廊乌江”提质升级,景村共建释放旅游新动能
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乌江黎芝峡段以壮丽山水著称。思渠镇持续推进基础设施提质,实施生态公厕、景观亭、旅游码头等项目,提升游客体验。同时,创新“党建+民宿+赛事”模式,党员带头发展精品民宿30间,带动旅游消费。
自2023年起,该镇联合跑步协会连续举办“画廊乌江·奔跑向前”山地越野跑活动,每届吸引千余名选手,获省级媒体专题报道。景区辐射效应持续显现,民宿住宿、特色产品销售同步增长,为群众增收10万余元。
此外,下庄村露营基地集休闲、烧烤、亲子娱乐于一体,成为近郊旅游热点。景区周边连片种植桃树500亩,花季引客、果期增收,2025年初挂果即实现销售额3万元,带动就业12人,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码头文化”焕发新生,古镇复兴绘就文旅新图景
思渠因江而兴,曾为乌江沿线重要商贸码头。镇党委政府深入挖掘码头文化与纤夫文化,对原有码头提档升级,建成两个100客位客运泊位,拓展水陆空间,重塑古镇风貌。
依托乌江党建联建平台,思渠镇打造集古驿道、文化广场、滨江栈道于一体的船舶文化公园,配套健身设施与运动场地,成为群众休闲体验的文化新空间。
同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建成农贸市场,完成供水系统、石板街和道路改造,以“两清两改两治理”提升整体环境,切实增强群众的幸福感与满意度。
如今,思渠镇正以“三张名片”为抓手,持续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走出一条文体旅融合、景村共建、古今交汇的乡村振兴新路。
编辑:徐霜
二审:田政
值班编委:张璇月
总值班:郝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