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营养餐提质 惠及39.63万名农村娃
开学季以来,铜仁市聚焦农村学校“人少成本高、营养餐难达标”核心痛点,以“财政专项补贴、教师缴费陪餐、创新模式管理”三大举措精准破题,覆盖全市1520所农村中小学及幼儿园,同步新建1000余个校园专用洗手池,为39.63万名农村学子筑牢“营养防线”,用民生温度守护成长“食”光。
在黔东革命老区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营养餐提质成效尤为显著。走进谯家镇猫阡伟业红军小学,膳食监督管理栏上,工作人员健康证明、食材采购清单、教师陪餐缴费记录等信息清晰公示,让膳食管理全程“阳光透明”。食堂内,工作人员对每批食材拍照上传至“铜仁市校园食堂大宗食品配送大数据平台”,实现来源、价格、质检全程可追溯;食材储存室按类别分区存放,新鲜充足的储备筑牢基础保障。
午餐时段,学生们先到专用洗手池清洁双手,再有序取餐,热气腾腾的荤素搭配饭菜香气扑鼻。“每天有丰富午餐,还配水果和牛奶,吃得营养又健康,特别幸福。”学生卢雨欣的话道出心声。家长黎碧琴也倍感安心:“蔬菜、肉、牛奶样样齐全,卫生条件也好,孩子回家总说吃得香。”如今,“饭前洗手”已成为学生日常习惯,构筑起饮食安全的“习惯防线”。
针对“规模不足百人、供餐成本高”的困境,谯家镇创新“集中采购+教师陪餐”模式,通过集中采购降成本,落实教师缴费陪餐保质量。“全镇2270名学生中,百人以下学校有10所,我们严格落实‘一两肉、一蛋一果、周三次牛奶’标准。”谯家镇教育总支书记刘杰说。沿河自治县还设立每年200万元财政补助,对60至100人学校每生每餐补2元,60人以下补3元,确保所有学校实现“三菜一汤、天天有果、周三次牛奶、日一鸡蛋”的供餐标准。
食品安全保障上,沿河实行食材“统招、统购、统配、统送”制度,合作配送公司配备农残检测设备与GPS监控,全程把控各环节安全。同时依托“互联网+明厨亮灶”实现智慧监管,编印管理手册细化操作规范,教育、市场监管部门联合督查,今年已有9名校(园)长等因管理不力被处分。截至9月中旬,该县217所学校实现营养餐全覆盖,惠及5万余名学子。
“今天有土豆炒牛肉、香菇炖排骨,每天菜不一样,没吃饱还能加。”祐溪街道腊员完全小学学生杨云熙的分享,印证着营养餐的品质。各学校科学制定每周食谱,兼顾地方口味与营养标准,通过优化菜品、增加食材克重,切实保障学生“吃得饱、吃得好”。
营养餐是惠及万千家庭的民生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两次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膳食补助标准,推动营养餐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跨越。铜仁市以硬举措托举软民生,用扎实行动交出了让人民满意、社会放心的民生答卷。(记者:朱子立)
编辑:谢芳
二审:刘静
值班编委:陈曦
总值班:郝从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