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等机会”到“竞岗位”!铜仁“县管校聘”改革激活教育发展新动能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中心 本地新闻

从“等机会”到“竞岗位”!铜仁“县管校聘”改革激活教育发展新动能

2025-10-09 16:42 来源:铜仁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trwz001@126.com  

“以前想当班主任都得‘等机会’,现在竞聘机制一出来,我主动报了名,干劲儿特别足!”谈及推进“县管校聘”改革,一位教师的话道出了不少同行的心声。2025年以来,铜仁市以“县管校聘”为抓手,从机制构建到资源调配再到活力激发,打出一套教育改革“组合拳”,不仅破解长期困扰的师资配置难题,更让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一池春水”彻底活了起来。

高位统筹:绘好改革“路线图”

改革要落地,政策设计是关键。铜仁市第一时间搭建起“市级统筹、部门协同、区县落实”的工作体系,由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挂帅”任组长,市教育局、市委编办、市人社局等部门组成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解决改革的困难问题。同时由分管副市长牵头的指导组,两度深入碧江区、印江县等学校一线,既做政策解读、资源协调,又盯过程监督、风险防控,确保改革“不跑偏、不走样”。 

为了让改革方案更贴合实际,分管副市长牵头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先赴湖北黄冈、宜昌“取经”,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多轮调研座谈,反复征求学校、教师、部门意见,历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常委会多轮审议,出台《铜仁市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实施细则》,为全市改革画出了清晰、可落地的“路线图”。

精准施策:编制、岗位、竞聘“三管齐下”

“以前乡村学校高级岗位少,想评职称‘挤破头’,现在政策倾斜,我们也有盼头了!”在铜仁市印江一所乡村中学,教师们对岗位调整的感受尤为真切。围绕“人岗相适、均衡配置”目标,铜仁从三方面精准发力: 

——编制“精打细算”:按“师生比+班师比”结合的方式,对全市698所小学、187所初中重新核编,共核定编制35796个,现有教职工34777人,预留1019个编制“备不时之需”,确保师资调配“有弹性”。

——岗位“优化倾斜”:小学高级岗位比例从8%提至15%、初中从28%提至30%,一下子新增998个高级岗位。更暖心的是,乡村学校高级岗位增幅比城镇高2.9个百分点,让乡村教师“留得住、有发展”。

——全员“竞聘上岗”:全市34160名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参与竞聘,对临近退休、重病重残、产假等特殊群体教师“直聘”,占比21.54%。有66.1%的教师通过校内竞聘上岗,6.06%实现跨校流动。即便是落聘教师,也通过组织调剂转岗、待岗,真正做到“人人有岗、人岗适配”。

成效凸显:师资活了、均衡近了,教育生态持续向好

改革落地,变化立竿见影。如今走进铜仁的中小学,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变活了”——

供需矛盾缓解了:通过跨校竞聘、直选考调,786名教师“进城”任教,既解决了城区学校“师资紧”,又消化了部分乡镇学校“教师余”的问题。同时招聘367名特岗教师补充农村学校,有效改善了农村教师“老龄化、学科缺”的现状。 

城乡差距缩小了:城区骨干教师通过竞聘、选配,下沉到薄弱学校任教,每所乡村小规模学校配上1-2名乡镇级以上骨干教师。“走教”制度同步推进,城镇优秀教师每周至少赴乡村学校授课2课时,再加上城乡学校“结对帮扶+集团校”机制,乡村学校的师资、学科配置越来越优。

教师干劲更足了:四轮竞聘下来,教师们争当中层干部、班主任的积极性明显提升,“躺平”心态没了踪影。“以前备课按‘老套路’,现在为了上好课、评优秀,主动学新理念、练新技能。”一位初中教师说,如今学校的学风、教风、校风,肉眼可见地变好了。

机制兜底:考核激励+权益保障,巩固改革成果

为了让改革成效“稳得住、能长效”,铜仁还同步完善保障机制。一方面强化聘后管理,建立以师德师风为首要标准、涵盖教学实绩的多维度考核体系,考核结果直接与续聘、晋升、绩效挂钩,实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另一方面,建立科学的教师申诉机制,既给教师权利“上保险”,又有效化解校内纠纷,减少信访,让学校管理更规范、更有公信力。

“以前总觉得改革离自己远,现在亲身参与了才发现,岗位有奔头、工作有干劲,教育这份事业就越干越有滋味。”如今在铜仁,越来越多的教师发出这样的感慨。随着“县管校聘”改革的持续深化,当地教育发展的新动能不断释放,正朝着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目标稳步迈进。

 

编辑:徐霜

二审:石兰

三审:肖霞

总值班:勾文明 肖霞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