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办公桌流动在田间地头!”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中心 本地新闻

【深度】“办公桌流动在田间地头!”

2025-10-09 23:18 来源:铜仁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trwz001@126.com  

微信图片_2025-10-09_232113_710

“办公桌流动在田间地头!”     

——德江县合兴镇凝心聚力书写新时代的民生答卷   

今年“双节”期间,阳光照耀在武陵山脉与娄山山脉交汇地带的德江县合兴镇的土地上,杭瑞、沿德、德余交叉过境的高速公路旁,秋风送爽,稻浪飘香,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清晨八点,该镇中寨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张远背着行李包走进农家小院,与父老乡亲坐在一条板凳上交流谈心。他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昨天走访收集的诉求,及其解决的初步计划等。“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要把办公场地搬到田间地头上,多开群众会、小组会、院坝会,实实在在为村民排忧解难,凝心聚力加快发展。”镇党委书记杨维是这样要求每一位干部的,同时,他和镇班子成员也是这样带头做好表率的。目前,全镇的村村寨寨随时随地可见干部忙碌的身影,他们面对面与村民携手话说桑麻、破解难题和推动发展。

“谈”出来的“急难愁盼”

——始终坚持凝心聚力破解     

“张支书,来得正好!”张远刚走到青杠园组村寨旁,70多岁的袁忠武就迎了上来,手里端着半钵死了的蜜蜂,“你看这蜜蜂,被茶叶管护人员施药时没注意熏死了。”

张远跟着袁忠武穿过村寨,来到他家的蜂房,被熏死的蜜蜂可怜地趴在地上,袁忠武发愁地说:“这是一个损失啊,你看怎么办呢。”张远立即掏出手机对接茶叶管护人员,“这个得赔偿!”他从帆布包里掏出笔记本,就地摆开“办公桌”,认真记录,“上次反映后,没人牵头管这事儿”“要是再这样,我们一年的收成就没了”。袁忠武的句句扎心话敲击着张远的心扉。

微信图片_2025-10-09_230918_760

党员、干部倾听群众心声。

张远的钢笔在笔记本上飞速游走,每一条诉求后都标注着序号和关键词。“你放心,我已经对接好了,他们答应一定会照价折算赔偿。”他起身沿着蜂桶,逐一查看,手机里存下了现场照片。

这样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场景,每天都在合兴镇上演。今年,该镇推行“谈、听、做、评”机制以来,全镇打破“坐班等诉求”的旧模式,要求干部每周至少三天下沉村组,采取“院坝座谈、田间访谈、街头闲聊”等群众认可的方式,主动收集诉求。截至目前,全镇120余名干部已走访群众8500余人,收集各类民生诉求125条。

“以前反映问题要跑镇政府,现在干部找上门来听,我们说话更敞亮。”看着栅栏里活蹦乱跳的鸡,鸟坪村中元组梁云飞坐在自家门槛上满脸笑容。前几天,镇党委书记杨维走访时,他随口提起“想扩大养鸡场没资金”,没想到他立即联系信用社,三天后信用社来人说可以搞无息贷款,大力支持他扩大发展规模和质效。

“听”进去的“民心密码”

——始终坚持因地制宜落实     

晚上七点,合兴镇政府五楼会议室灯火通明,各部门负责人围坐成圈,面前摆着厚厚的“民情台账”,这是当天走访诉求的汇总梳理成果,镇班子成员集体在一一研判,认真把脉问诊,并因地制宜逐一开出方子加以解决。

微信图片_2025-10-09_230931_872

党委书记召集各村支部书记研判。

“中寨村需要规模化种植天麻,需要规模化种植稻谷主产油沙米,涉及农业农村相关部门拟定可行性方案。”镇长吴成利指着笔记本上的诉求清单,清单上用红、黄、绿三色颜色标注着紧急程度,“这是中寨村2026年发展诉求,属于红色紧急类,必须在一个月内拿出方案。”

办公室王江立刻接过话头:“明天我带人去现场,看一下面积、规模和机耕道畅通情况。”他在台账上签下名字,标注了完成时限。

微信图片_2025-10-09_230941_909

把群众的诉求听进去。

“听”不仅是记录,更要读懂诉求背后的期盼。镇平安法治办公室主任付超记得,上个月走访生态移民街时,居民谭绍芬大嫂反复念叨“小区路灯好几天不亮了”。他实地察看后发现,路灯老化线路中断只是表象,真正的问题是老年人夜间出行安全缺乏保障。他立即联系供电部门及时接通电源,让小区重新亮堂起来,还组织镇公安派出所组建了夜巡队。

“听得准、梳得清”,是“谈听做评”机制的关键。合兴镇建立了“三级梳理”制度:干部走访时即时记录,分类汇总。对收集的诉求,按照“民生保障、基础设施、矛盾纠纷”等六大类建档,明确责任主体和办理时限,形成“诉求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的闭环,确保每一个问题、每一个诉求和每一个建议及时获得合理回应。

“以前群众反映问题像‘打游击’,处理过程像‘打太极’,现在有了台账管理,每个问题都能追到根、落到实。”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吴松翻开9月的笔记台账,42条诉求都打着“办结”“推进中”的标签。

“做”出来的“民生温度”

——始终坚持高质量融合发展     

清晨五点,大兴社区田芬的商店刚开门,城管队员陈强就带着工作队来了。“田姐,今天就把你反映的占道经营问题解决了。” 他指着店外的便民疏导区,“这里划了专门的摊位,既不影响生意,又能保持街道畅通。”

半个月前,店主田芬女士在街头闲聊时抱怨:“流动摊贩堵在门口,生意差了好多,反映多次没人管。” 这条诉求被列为黄色重点类,由镇城管办牵头,联合社区和商户代表制定方案。如今,社区划定了20个便民摊位,规划了停车区,配备了垃圾分类桶,还安排了专人保洁。

微信图片_2025-10-09_230949_985

党员、干部与群众促膝谈心。

“真没想到这么快!”田女士看着整洁的街道,给陈强递上一杯热豆浆,“以前怕城管来执法,现在他们帮着找办法,这才是为老百姓办事。”

在合兴镇,“做”不仅要解决问题,更要举一反三。针对朝阳村亮化困难“短板”,镇里积极争取到县财政局专项资金,启动了“路灯亮化工程”,这是朝阳村所差路灯的大坪洞沟两个组的补缺安装,惠及群众800多人。“不能只解决一个村的问题,要让更多群众受益。”据副镇长刘松介绍,全镇的“亮化”工程已经基本达到全覆盖。

对一时难以解决的诉求,镇里推行“分期办理+全程公示”。朝阳村扶阳古城的旅游开发问题,因涉及资金重大和招商引资难度,需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认真谋划、长远着想。目前,正积极对接上级相关部门,全力申请省级和国家级文物保护。镇政府在“十五五”规划中对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详细规划。“虽然要等一段时间,但看着进度一点点推进,我们心里踏实,也有了更好盼头!。”村民陈香大嫂说。

微信图片_2025-10-09_230958_125

党员、干部走访群众。

截至目前,全镇收集的125条诉求中,已办结115条,办结率达92%,其余10条均在推进中并定期公示。

“评”出来的“口碑丰碑”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快发展     

“满意!太满意了!”

在鸟坪村村委会的“满意度测评”现场,梁云飞在测评表上写下满分,还特意画了个笑脸。今年秋天,村支“两委”积极协助阳光玫瑰种植大户找销路,拉客户,大家扭住一股绳忙葡萄销售,保证了种植大户的销售渠道和群众的劳务收益及土地租金。

合兴镇的“评”分为“即时评、月度评、年度评”三个层次。干部办结诉求后,当场请群众填写满意度测评表;每月底,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组成评议组,随机抽查诉求办理情况;年底开展“民心口碑榜”评选,其结果与干部绩效考核直接挂钩。

微信图片_2025-10-09_231004_872

党员干部与群众在“坝坝会”上交流。

上个月的月度评议中,有群众反映“加装的路灯亮度不够”,镇里立刻联系施工队更换了更高瓦数的灯泡,还组织群众现场验收。“测评不是走过场,群众不满意就要返工。” 李进说:“群众的口碑比任何荣誉证书都珍贵。”

在合朋社区第一书记田甲的手机相册里,记者看到一本厚厚的“口碑册”:罗永富大叔的“安全台阶”、马文香大娘家楼下的“明亮路灯”、老街剃头匠的“整洁摊位”…… 每一张照片都记录着“谈听做评”机制带来的变化。

“以前镇上搞工程,群众总说‘花架子’,现在干部干的都是我们盼的事。”合朋社区居民党安贵指着沥青路面的新街说,“这是镇里勒紧裤带为我们新铺成的沥青街道,我们还有什么不满意呢?”

微信图片_2025-10-09_231011_625

青山绿水环绕的合兴集镇一角。

脚下沾满泥土,心中装有百姓。

从朝露晨曦到夕阳西下,合兴,这个全国卫生镇的乡间小路上,忙碌走访的党员、干部们背着帆布包往回走——

在他们墨香新鲜的笔记里,新的诉求等待梳理;

在青山绿水环绕的阡陌上,新的希望蓬勃生机!

正如合兴镇党委书记杨维在民情民生笔记本上所写:“谈听做办解民忧,口碑相传暖民心”。眼下,这场正在推进的乡村治理合兴实践,正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奋力书写新时代的民生答卷。

 

编辑:徐霜

二审:杨胜花

三审:蒲智

总值班:勾文明 肖霞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