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牛”产业蹚出乡村全面振兴“新路子”
铜仁市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整合资源,深耕肉牛养殖产业,推动产业从零散养殖向规模化、规范化、生态化转型,将一家一户的“小养殖”汇聚成增收致富的“大产业”,让“牛”产业成为村民增收、集体增效的支柱产业。
在思南县张家寨镇龙岗村养殖户郭中英的养牛基地,牛舍干净宽敞,一头头体态健硕的肉牛悠闲地吃着草料,郭中英和丈夫正在备料、投食。“我们从2021年养起的牛,当年买了22头繁殖母牛,当年就出栏的有五六头。今年卖了五六头牛,现在存栏的牛还有40多头。”养殖户郭中英向记者说道。
思南县张家寨镇龙岗村为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降低养殖成本,大力推广“种养结合”模式,种植玉米和饲草喂养肉牛,牛粪还田增肥土地,形成“以种促养、以养带种”的绿色循环产业链。
养殖户郭中英说,“我们种植高粱30多亩,甜象草20亩,玉米20亩。现在把高粱收割后,将种植燕麦草和黑麦草,一年的草料基本是够用的。”
思南县张家寨镇紧紧围绕肉牛产业做文章,推动肉牛特色养殖向标准化、科学化、产业化发展,饲草种植与肉牛养殖有机结合,走出了一条效益好、后劲足的绿色发展致富新路子。
在松桃自治县九江街道杨柳社区养殖户杨志军家庭农场,杨志军正在搅拌草料,准备给肥壮的肉牛喂食。杨志军说,“以前自己养规模小,风险大。现在加入了合作社,技术、饲料、销售都有保障,心里踏实多了。像我一年下来大概有30多万元的收入,比以前在外面打工强了很多,还能照顾家里。”
杨志军的底气,来自社区肉牛产业的抱团发展。作为砂页岩低山沟谷地貌的社区,杨柳社区森林覆盖率达70%,有着发展生态养殖的天然优势。近年来,社区紧跟铜仁市“推动肉牛扩群增量”的产业思路,以党建引领探索“三带”工作法,让这片曾经以传统农耕为主的山地,蹚出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松桃自治县九江街道杨柳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姚元智说:“由社区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养殖场,通过‘统一规划建设、统一管理运营、统一防疫消毒、统一饲草供给、统一技术服务’的‘五统一’管理模式,来解决农户自己干不了、干不好的难题,最终实现抱团发展,共同致富。”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街道层面的精准扶持。松桃自治县九江街道通过整合资源,不仅完善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还特别注重生态循环发展,投入资金建设粪便集中发酵处置点,将养殖污染变废为宝。
“街道投入50万元建成粪便集中发酵处置点,将肉牛粪便转化为有机肥料,精准供给周边245亩桃林、100亩柑橘园和400亩牧草基地,形成‘养殖产粪——粪肥种果——牧草喂牛’的闭环体系,既解决了污染问题,又降低了种植成本。”松桃自治县九江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王再涛说。
党委“带路”、支部“带领”、党员“带动”,松桃自治县九江街道杨柳社区的肉牛产业在“三带”工作法的推动下,形成了“父子档”“夫妻档”“兄弟档”等特色家庭农场聚集发展的良好态势。截至目前,杨柳社区有肉牛养殖户22户,其中脱贫户7户。肉牛产业可带动脱贫人口户均增收6000元,促进村集体经济年收益20万元。
松桃自治县九江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王再涛表示,“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以‘党支部+合作社+家庭农场’模式整合资源抱团发展肉牛产业,稳步推动九江街道生态肉牛养殖规范化、生态化、效益化发展,带动更多农户走上增收路。”(记者:刘雨 谢宗沛 苏畅莉 吴林)
编辑:谢芳
二审:邓兵
值班编委:谭霜
总值班:王能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