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 安康:以实干担当书写民族团结进步答卷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中心 本地新闻

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安康:以实干担当书写民族团结进步答卷

2025-10-17 10:51 来源:梵净云天客户端
投稿:trwz001@126.com  

安康,男,中共党员,现任贵州省铜仁市住建局机关支部副书记、村镇建设科科长。2017年,安康从部队转业回到地方,深耕民族村寨保护与发展,成为黔东大地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的践行者。

微信图片_2025-10-17_105145_289

微信图片_2025-10-17_105149_217

初心如磐,做民族村寨保护的“守望者”

民族村寨是中华文化的鲜活载体,民族团结是乡村振兴的力量源泉。在贵州铜仁,数百个苗族、土家族村寨如珍珠般散落山间,青瓦木楼映山水,苗歌傩舞传千年。军旅生涯锤炼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作风,叠加苗乡儿女对民族文化的天然亲近,他责无旁贷扛起民族村寨保护重任。

微信图片_2025-10-17_105153_177

初到岗位,他深知“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多次赴村落调研,在石阡县楼上村,他看到有的古建筑因年久失修倾斜和不同程度破损,这让他触动颇深:“这些村寨不是落后的象征,而是各族群众的精神家园,必须让它们既留得住乡愁,又能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此后,他潜心扑在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上,把实绩写满黔东大地。地方工作八年来,他的足迹遍布铜仁各个传统村落,笔记本上记满了群众诉求、基层难点等,这些成了他的“施工图”。2025年9月,省委、省政府授予他“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这是对他推动民族村寨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度认可。

实干笃行,筑民族村寨发展的“强基石”

民族村寨发展需制度保障与协同联动“双轮驱动”。2024年初,铜仁启动传统村落保护立法,安康主动参与《铜仁市传统村落和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发展条例(草案)》起草工作,白天深入村寨,与苗族绣娘、土家族老木匠围坐交流,听他们讲建筑技艺与传承困境;夜晚对照政策文件逐字打磨条款。历经6个月数次调研、4轮专家论证、3次公开征求意见,《铜仁市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条例》颁布,成为铜仁首部传统村落保护地方性法规。

他积极协调各方资源,推动58个民族村寨纳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先后为21个村寨争取5200余万元补助资金。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他注重在保留民族建筑风貌的基础上改善群众居住条件,让古老的民族村寨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助力当地群众切实可感可及提升生活品质。

文脉赓续,牵民族团结进步的“文化线”

“民族村寨的灵魂是文化,文化没了,村寨就成了空壳。”安康始终将文化传承放在核心位置。通过深入调研和全面梳理,他先后完成114个传统村落非遗资源调查,挖掘出非遗代表性项目98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9名,还发掘新增非遗资源线索点 40处,同步建立电子数据库,为非遗保护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微信图片_2025-10-17_105156_850

为留存乡土记忆,他参与编纂《传统村落志书》,邀请专家与村寨老人合作“一村一志”。目前《传统村落志书》已出版110部,成为各族群众传承文化的载体。

从部队军官到地方干部,安康始终保持本色、坚守初心、践行诺言。如今,铜仁民族村寨百年木楼焕新颜、非遗传承有新篇,这是他用实干书写的民族团结答卷。“我会继续做‘守望者’,让文化根脉永续,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他的话语,尽显基层干部的坚定担当。(记者:龙豪)

 

编辑:谢芳

二审:邓兵

三审:谭霜

总值班:王能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