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科创机制激活产业动能
10月16日,在贵州能矿锰业集团有限公司净化车间,机器轰鸣声中跳动着数字脉搏:96块数字化仪表如同神经末梢般遍布生产线,实时采集水、风、汽、电等能源数据,在数字孪生技术的加持下,公司生产实现能源精细化管理。
“只要动动手机,生产数据就能清晰呈现,且生产成本有效降低,管理决策时间大幅缩短,企业营运效率显著提升。”能矿锰业总经理助理张维礼指着生产线说。

能矿锰业。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提升核心竞争力、优化生产流程、拓展市场和应对市场变化的关键手段。铜仁市着力提升“含新量”,助推新产业、新技术蓬勃发展。
看成果,新材料、生物医药、光电子等领域,科创成果涌现;
看产业,企业发力科研,联动科研院所共建园区、搭建平台,形成多元转化路径;
看势头,老工业基地新质生产力发展速度加快……
“含新量”更足的背后,是铜仁市不断强化科技成果供给和转化,逐步建立教育培养人才、人才支撑科技、科技引领产业、产业反哺回报科技的循环机制。
在大龙汇成新材料有限公司萃取车间,一块块硫化锰渣经过球磨、浸出、除杂等工序后,提取出镍、钴、锰等有价金属,再通过先进生产工艺制作成电池用硫酸锰、电池用四氧化三锰等材料,销往全球市场。
锰渣的循环利用是一项世界性难题,由于其排放量大、难处理,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铜仁市立足锰矿资源,做好“富矿精开”文章,通过政策扶持,引导企业逐绿向新,真正让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构建富有竞争力的锰系新材料产业。

汇成新材料生产车间。
作为铜仁新型功能材料的“龙头”企业,汇成新材料投入大量资金攻克锰渣处理难题。该公司与中南大学、贵州大学等省内外院校及相关企业联合,经过10多年的潜心研究和生产实践,终于攻克技术难题并实现每天处理硫化锰渣约200吨,产出锰金属量约20吨和镍钴金属量1吨。
在铜仁,这样的企业还有很多,通过完善教育科技人才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工作机制,激发创新活力,夯实产业基础,助力新旧动能转换跑出“加速度”。(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葛永智)
编辑:谢芳
二审:刘静
三审:陈曦
总值班:郝从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