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无人机解锁山地运输新模式
近日,在思林乡坝竹村南瓜种植基地,一架载满南瓜的无人机穿梭在田间地头,将一袋袋刚采摘的南瓜平稳、快速地运送至路旁的货车上进行装车。

“以前收南瓜全靠肩挑背扛,坡地难走,一天下来腰酸背痛,遇上雨天路滑更得小心翼翼。现在无人机几分钟就送到,又快又安全!”正在田间装袋的农户李天棋擦着汗笑道,利用无人机运输,大大降低了我们的运输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在吊运现场,无人机飞手操控设备精准悬停在装满南瓜的布袋上方,农户麻利地将袋口挂绳套进无人机垂下的钩子。随着指令发出,承载着南瓜的无人机平稳升空,短短一分钟就精准降落在路边的运输车旁,农户轻拉绳索即可完成卸货。
“一趟能运30个南瓜,一天下来无人机能吊运2万斤,顶得上40个工人的工作量。”无人机操作人员符广一边操作一边说道,操作平板上实时显示着载重量、飞行轨迹等数据,确保作业安全可控。

据了解,坝竹村拥有耕地987亩、林地1500亩,主要发展水稻、南瓜、红薯等农业产业。但丘陵山区的地形长期以来制约着产业发展的运输效率。
如今,随着低空经济技术的应用,这一难题迎刃而解。农用无人机具备较强载重能力与地形适应能力,可精准应对村内山地、坡地等复杂环境。单次可载重数十公斤,将传统人工往返1小时的路程缩短至十分钟以内,在100米运距条件下每小时吊运量约2000公斤,能灵活承担农资上山、农产品下山的双向运输任务。
从传统的肩挑背扛到现代的无人机运输,空中穿梭的无人机不仅破解了山地农业运输的瓶颈,更标志着坝竹村山地农业向智能化、高效化迈出关键一步,让农户们的丰收成果高效转化为经济收益,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的科技动力。(作者:陈敏 蒲雲秀)
编辑:谢芳
二审:刘静
三审:陈曦
总值班:郝从健


